港珠澳大桥九年工程期间,克服诸多世界级技术挑战,包括在海中心快速建岛、海底隧道基础处理与沉降控制、隧道管节沉放对接、大规模工厂化製造、海上埋置式承台施工、水下结构防水、超长钢桥面铺装、交通工程系统集成,打造出新时代的“世界奇迹”。国内桥樑基本按照100年寿命,但因为三地共建,按照标準从严的原则,选择了120年设计寿命,对既有标準、规範都是一种提升。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形容,建造人工岛海底隧道是难度最高的工序,在隧道两端兴建人工岛,採用120组直径22米、高40.5至50.5米的钢圆筒插入不透水层,快速成岛的技术在内地过去没有经验,为免影响香港国际机场的升降,施工限高80米;33节、每节长180米、重八万吨的沉管隧道逐节放入海床,精準安装、对接,“每一步都不容易”。
余烈进一步介绍说,桥樑长达22.9公里,用钢量达40多万吨,最高峰时期一万多名工人在桂山、东莞多地工作,大量现场管控人员需要沟通、研究、解决施工困难,同时兼顾天气变化,航道船隻的协调,控制航速、噪音、排污等因素,每月开会分析数据,优化施工方案,减低对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