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伟纶称,填海经过署方研究航道安全及海洋生态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旨在改善香港土地不足的“明日大屿”计划,香港工程师学会昨对计划表示支持,强调根据过往经验,填海对发展新市镇肯定有重要功用,位处大屿山及香港岛之间的中部水域,亦适合发展人工岛,并可支持东大屿都会建设。
对於有人关注海浪高度对拟填海土地的潜在影响,香港工程师学会重申,“明日大屿”计划尚未开展前期设计及更详尽的可行性研究,从初步工程设计考量而言,兴建较高的海堤或放置弱波石等措施,已可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因此,海浪高度不会影响项目的可行性。
至於有关计划的进度及预算弹性的看法,学会认为,与所有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一样,规模庞大的“明日大屿”应能够分阶段进行,而项目所分开的阶段数目,可取决於可行性研究或前期设计所得的数据,以符合项目本身的情况,最终的填海规模亦可按需求调整。
学会又指出,现阶段不宜就该计划作出过分猜测和忧虑,应留待进一步研究后再作跟进讨论,学会将密切留意有关议题的发展,并继续提出相应的工程专业意见。
黄伟纶:已研航道安全及生态
另外,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昨在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上称,施政报告为此构想的1700公顷填海面积,经过规划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研究,包括航道安全及海洋生态;而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曾去信林郑月娥,希望政府觅地时要多管齐下及未雨绸缪,也是决定1700公顷填海面积的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