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马静、周琳北京报道: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代表团中有多位知名的科学家。身为港澳地区首位中科院院士的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支志明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央对香港给予很多鼓励和帮助。在发展科技创新方面,香港可以做一个超级联繫人,为国家吸引更多顶级的国家科技人才。中科院院士唐本忠则希望两地科研能够借助大湾区发展加深融合。
支志明说,1995年,他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今,小小的香港已经有几十位科学院院士。他认为,在科技创新方面,香港具有一定优势,香港有很好的地理环境,又有国际优势。“因为文化差异,一些国际顶级科技人才可能不愿意到国内居住,那麼他可以选择在香港居住。香港目前就有一些国外科学家。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国家吸引更多国际顶尖科技人才。”
发展科学需启发年轻人
在支志明看来,国家改革开放对自己、对香港和国家都是一个黄金机遇。“中国的科学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希望更上一层楼。”谈及未来深化改革开放,这位科学家表示,“发展科学不一定只需要院士,也需要年轻的一代,我们需要启发更多年轻人,他们的科学理念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要忘记自己院士的过去,向国际上看齐,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1982年出国留学、1994年赴港教学的唐本忠亦对国家四十年的改革之路十分感慨。“那时候出去的留学生会觉得国内外差距巨大,过得十分节俭就是为了攒钱给家人购买八大件(指电视机、照相机、电冰箱等物品),现在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唐本忠表示,内地的改革开放给香港带来巨大的利益,香港当时起到了一个桥樑作用,所以香港的起飞和国家是同步的。
深港高校合作创双赢
唐本忠指出,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迅速,其实给香港带来很大的衝击。香港以前的科技氛围薄弱,大学教授不用做研究。深圳对科研的投入约佔GDP的4%,但香港只有0.7%。
“香港前几年错失了很多很好的机会,应该抓紧大湾区的机遇。”唐本忠说,今年香港科技政策变化特别大,这明显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导向影响,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变化。
在未来大湾区的发展上,唐本忠认为,深圳有非常好的高科技企业和市场,但它的短板就是缺少名校。所以,深圳与香港高校的合作是一种双赢。两地未来就是要更加融合,取长补短。目前,唐本忠就计劃与广东省政府合作聚焦高端技术创新培养的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