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康文署辖下的九龙公园,当眼位置设有AED机
消防处吉祥物“任何仁”卖力向公众推广,遇危急情况可使用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AED机)救人一命,惟《大公报》发现,民政事务总署辖下107个社区会堂及中心,仅三个场地设有相关设备,曾经发生猝死意外的社区中心也欠奉。大公报记者近日抽查港九新界多个相关场地,更发现驻场职员称未曾接受急救训练,亦不懂使用相关器材,有职员坦言遇事时“最多帮你Call白车”。有医学界人士批评署方漠视急救仪器的重要性,情况不甚理想。”大公报记者 刘心(文)、李小榣(图)
“我哋团体想嚟社区会堂租场搞团体跳舞活动,你哋有无装AED机之类急救设施?”跑马地礼顿山社区会堂一名职员回应说:“我哋会堂无AED。”没有AED机,并不单单是该会堂,全港过百个社区会堂及中心均欠奉。
大公报记者日前以活动搞手身份,抽查全港各区的社区会堂及中心。结果发现,不少驻场职员都指未曾接受过AED机训练,亦不清楚该仪器实际用途。其中在鲗鱼涌社区会堂,有女职员被问及为何场内没有配备急救仪器时,她回答记者称,社区会堂不同於体育馆,当然不会设置相关设备,更不以为然地说:“边有咁好彩要用到吖!”
“最多帮你Call白车畀藥油”
2014年一个寒夜,梁显利油麻地社区中心开放作避寒中心时,曾经有露宿者在中心猝死,警方调查相信死者本身有隐疾。记者近日再到该中心,发现竟仍没有相关急救设备,一名驻场男职员坦言,“心脏病发点算?有咩‘冬瓜豆腐’最多帮你Call白车,其他我哋唔识急救,唔会乱帮你哋急救,最多可以畀藥油你。”
随着市民关注健康,常做运动,18区的多用途礼堂使用率增至约70%。不时举行跳舞班及武术班等剧烈运动的坑口社区会堂,场地职员的危机意识却未有提高,驻场职员回答记者查询说:“你搞活动如果想要埋急救设备,我哋就真係无啦,连急救箱都唔係好齐。你要嘅话,建议去出面租返嚟用。”
社区会堂及中心属人多聚集的公众地方,却未设置AED机,心脏科专科医生梁达智直指情况不理想,“如果有人心脏病发,或突发心律不正,每迟用一分鐘,存活率即会大跌10%。之后,即使送往医院救治,亦可能因为脑部缺氧太久,而变成植物人。”
梁医生鼓励遇到紧急情况,即使未接受过AED训练市民,亦可依照指示使用AED机。“消防处所塑造出嚟嘅‘任何仁’,正是想带出任何人都做得的意思。部AED机提供足够指示,大家只需要按住去做,係好安全。”
民政事务总署发言人表示,辖下社区会堂及中心共设有三台AED机,分别放在赤柱社区会堂、华贵社区中心及良景社区中心,现有七名会堂职员曾接受使用AED机进行急救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