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评论:思稳思安思进是最大公约数

2018-12-04 03:17: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12月4日版面

12月4日,大公报发表署名为龚之平的“从港台两场选举结果看民心走向”系列评论文章之五《思稳思安思进是最大公约数》,文章指出,台湾、香港的两场选举结果,既是两个各自所代表力量的胜利,更是思稳、思安、思进的强大民意的胜利,这正是香港和台湾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全文如下:

什么是港台两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刚结束的这两场选举结果,给出了清晰无比的答案。

首次参选的陈凯欣之所以能获胜,不仅仅在于她打出“民生最优先,政治放一边”的竞选口号,还在于提出了许多切中要害回应民意诉求的主张和建议,引起了强烈共鸣。同样,韩国瑜只身一人深入绿营,大败盘踞高雄二十年的民进党,也在于他撕下了“皇帝新衣”、点出了民进党所不愿承认的“高雄又老又穷”事实,以“拚经济、顾民生”口号和政纲,深深打动了选民。

陈凯欣韩国瑜两人的大胜,绝非“巧合”,而是在于两人贴近了民心、把握住了民意。民众厌恶了无日无之的政治争斗,拒绝政治动荡,反对社会撕裂,盼望改善生活,对稳定、对和谐、对发展抱有强烈的期盼。陈凯欣在当选后说:“市民不想看到吵吵闹闹,希望民生最优先。”韩国瑜于胜选之夜说:“没有时间再浪费了,要全力拚经济。”这些“感言”都准确无比地道出了选民心声。

陈韩二人的当选,既是两个各自所代表力量的胜利,更是思稳、思安、思进的强大民意的胜利,这正是香港和台湾民意的“最大公约数”。不认识到这一点,继续回避问题寻找推卸责任的借口,不论是香港的反对派还是台湾的民进党,必将面临更大的失败。

民心思稳 拒绝政治动荡

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也就没有稳定的发展环境;失去稳定的发展环境,受害最深的必然是普通民众。尤其在于,当今世界政经环境的动荡不安,港台居民更加明白,必须维护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任何内耗与政争只会将香港和台湾推向落后衰败的深渊。

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过去数年港台两地都陷入了严重的政治斗争泥淖。回归二十一年来,香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东方之珠”在各个范畴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令人痛心的是,在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的挑拨下,在一些外国政治势力的助推下,过去几年香港发生一件又一件的政治动荡事件。

长达七十九天的非法“占中”,以及触目惊心的“旺角暴乱”,不仅严重破坏了香港社会的稳定、损害了香港的整体形象,更践踏了香港市民最为珍视的法治精神。市民不会忘记香港一夜之间成为“动乱之都”的可怕场景,也不会忘记暴徒是如何挑战社会容忍的底线。这绝非香港居民所期望的香港,更非香港本来应有的模样。

与香港相似的是,台湾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不断制造政治事件,破坏两岸关系,企图进行所谓的“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行动。但这些行为,明显悖离了台湾主流的民意,尽管一些政客因此而“获益”,但苦的却是全体台湾民众。民众深深认识到,两岸关系受到冲击,台湾是绝不可能有任何的“发展空间”。正因如此,当民进党意图重演过去选举“奥步”,在“九合一”选举中大打“两岸牌”时,不仅没有起到任何效用,反而遭到强烈的抵制。

港台两地民众对反对派以及民进党长期政治操弄下的政治动荡,早已“忍无可忍”。如果说今年初立法会补选反对派的失败已经敲响了警钟,如果说“韩风”在绿营根据地刮起已经反映出民意的愤怒,那么此次反对派在同一选区的一败再败、民进党在全岛的全面败退,则无疑是一记清脆无比的当头棒喝。民心不可欺,制造政治动荡,必遭民意惩罚。

民心思安 抵制撕裂社会

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团结,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能否齐心聚力,决定发展的质量和成效。然而过去数年来,反对派以及民进党政客为谋私益,不仅制造严重的政治动荡,更不惜以各种手段去撕裂社会,严重碍窒发展步伐。

民进党蔡英文上台后,打着“转型正义”、“年金改革”之旗帜污名化、妖魔化不同群体,不断撕裂台湾阶层。根据统计,蔡英文在2016年520上任至当年底,立院陈抗就有10场,2017年有50余场,今年更可能再创新高。几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乱”,且力道愈加激烈,整个台湾已经到了吵闹不堪、民无宁日之境。而到选举之前,更强行推行所谓的“东奥正名”等“公投”,将整个社会的对立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同样,香港的反对派长期以撕裂社会来作为骗取选票的手段。从早年的“反赤化”宣传,到近年的极端“本土主义”立场;从“违法达义”的“占中”,到大学校园“港独”言行的肆虐;从立法会内的“拉布”与冲击,到煽动对内地同胞的歧视……在这些挑拨之下,香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对立。同学之间、师友之间、亲人之间,有的心存隔阂,有的形同陌路,有的几成仇敌。社会难以聚焦核心问题,在吵闹中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李卓人在选举过程中,不断打出“守卫香港”、“不要大陆化”的口号,又在竞选政纲中大肆攻击抹黑中央政府,所作所为,延续了反对派一直以来的政治伎俩。他们以为可以继续从撕裂社会中渔利,但选民却用选票向这种制造对立的做法说不。

陈凯欣强调的“放下政治争拗”,以及韩国瑜所说的“不要拚政治”,殊途而同归,表述虽有不同,但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强烈民心与民意却是高度相通的。民意不可辱,政客撕裂社会,必自讨苦吃。

民心思进 期盼大步发展

只有聚焦发展,才能改善民众生活;只有摒弃对立,才能推动发展。如果港台两地继续在政争中不能自拔,不仅本身竞争力会不断下降,民众的切身利益也必然会遭到严重损害。

“这次选举,选民用选票告诉执政党要拚经济、顾民生。”台湾一名学者在评论选举结果时说:“民众要的是两岸和平、经济增长、经济成长果实由全民共享,让‘庶民有感’,民众要的是民生、经济。”事实是,台湾的经济信心创33个月来最悲观值,不仅如此,民众消费意愿亦持续下降,同样创了32个月以来的新低。就连陈水扁之子陈致中亦说:“对生活等各方面很不满,但政府硬说很好,会让人感觉政府说不听,让人不想管陈其迈、林佳龙等提名人选表现好不好,全部就要处罚政府。”

蔡当局出于其特定的意识形态,不愿发展两岸关系,但台湾民众的心却清晰无比。大陆基于“两岸一家亲”理念,出台了一系列亲台惠台政策,为广大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旅游、学习、就业、创业等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红利,搭建了广阔的挥洒舞台。台湾同胞愈来愈认识到,中国大陆充满了机遇,只有西进融入大陆,才能为自己寻求到更好的平台。根据岛内最新民调来看,台湾30岁以下年轻人中愿意到大陆发展的比率已经超过半数,创历史新高。如此强烈的民意,再持阻挠和反对发展的态度,无异于螳臂当车。

当香港市民饱受高楼价之苦时、当港人期望年轻人有更多发展机会之时,反对派却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攻击“明日大屿”计划,反对两地经济融合,抹黑“大湾区规划”,妖魔化“一带一路”。一方面极力攻击抹黑中央一系列支持香港发展惠民政策,另一方面更试图在香港阻挠年轻人寻找融入国家发展的机会,更不断“带团”到外国“唱衰”香港。甚至到选举当日,反对派要员还在电视机面前威胁:“李卓人如果落选,香港独立关税区地位就不保。”反对派所有的言行,完全是站在时代的反动一面,也是香港发展与进步的最大阻碍。

就连反对派固有的支持者亦“心淡”而不愿出来投票,这足以说明问题。民心思发展,阻挠时代潮流,不会有好下场。

去年七月一日,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时曾指出:“对一些具体问题存在不同意见甚至重大分歧并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涡,人为制造对立、对抗,那就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十一月十二日,习主席在会见港澳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访问团时表示:“希望港澳同胞继续以真挚的爱国热忱、敢为人先的精神投身国家改革开放事业,顺时而为,乘势而上,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香港的未来机遇处处,关键就在于能否齐心聚力、摒弃不必要的政治纷争。今年七月十三日,习主席在会见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领的代表团时指出:“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对两岸关系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这些重要讲话,道出了港台两地民众的共同心声,也道出了港台两地未来的机遇以及要克服的障碍。

“民生最优先,政治放一边”、“拚经济、顾民生”,陈凯欣与韩国瑜之所以能取胜,并不在于两人的竞选工程有多成功,而在于他们都贴近了民心、把握住了民意、说出了民众心声。而反对派与民进党之败,也正正败于悖离了民意、夺民之利、与民为敌。香港和台湾,都是曾经的“四小龙”地区,尽管发展路向各有不同,但却陷入了同样的政治争拗漩涡,面临严重的发展挑战。此次两场选举结果,实际上是民众对港台两地未来发展何去何从的一次集体呐喊。思稳、思安、思进,就是最大的民意公约数!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