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改革开放|“001小姐”伍淑清:配合国家发展是港商的使命

2018-12-14 03:17:45大公报 作者:文轩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伍淑清(前排右)早年已到内地发展,图为她1999年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开幕式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改革开放40年,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协助家族企业拿下内地001号合资企业许可证的原全国政协常委伍淑清眼中,无论是初期为内地输送资金、技术、人才、知识,还是如今与内地联合打造“前市场信息中心,后科技科研中心”的新模式,港商的使命始终是配合国家的发展,为国家的强盛和深化改革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美要通航,没有自己的配餐怎麽行呢?”年届七旬的伍淑清身形削瘦,却目光如炬,这位“001小姐”谈到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的过程,一切恍如昨日。
 
她记得,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不久,中美直航准备开通,从北京到三藩市长达30小时的飞行时间,机上三餐必须要有相应的食物供给,但中方的配餐情况却远未达到标准。而就在这时,新华社社长王匡找到了伍淑清的父亲─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希望合资做飞机餐,年仅31岁的伍淑清便被派往北京商谈此事。
 
然而,伍淑清从未做过飞机餐,也不会讲普通话,在内地一无人脉,二不了解当地情况,更糟的是,对方亦是“半斤八両”:“没有律师,没有会计师,没有核数师,更没有合资的概念。”
 
忆商合资如当教车师傅
 
面对两种不同制度、思维、文化的隔膜,整个谈判过程异常艰辛,伍淑清忆述,由於对方几乎一片空白,所以自己是从为对方解答的角度,介绍基本的合资法、国际会计制度,法律启蒙、合资企业法启蒙、商业法启蒙……“我们就像教车师傅,点明条路,还要一路推动,一切从零开始,我们做的是零的突破”。
 
就在双方不断“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下,1980年5月1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为中美通航解除了后顾之忧。1981年1月7日,中美通航的客机如期冲上云霄。回望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从封闭落后的贫乏之地,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伍淑清形容,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已从“窗口”变成了“中转站”,“过去香港引入信息、市场、技术、合资,是内地最好的窗口,也是帮内地学习新鲜事物最好的桥梁,现在香港是帮国家与国家接轨的点,一个信息转运站,是一个高科技高尖端的全球信息中心,吸收全球高尖端人才来港。”
 
港深合作恰似曼哈顿纽约
 
对於外界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看作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波,伍淑清认为,区内城市应更紧密合作,尤其是香港应该与深圳融为一体,合称深港中心,“两者的关系正如曼哈顿之於纽约,以前香港和内地是前店后厂,现在前面香港是市场信息中心,后面深圳是科技科研中心,大家都需要转型,香港应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去发挥所长。”
 
谈到港商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的作用,伍淑清认为,不同的只是投资项目,但相同的是,配合国家发展是港商一以贯之的使命。她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例,“港商与世界各国的接触面宽,又惯用英文,了解外国人的思维,适合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穿针引线,帮助他们少走些弯路。”
 
伍淑清精句
 
过去香港引入信息、市场、技术、合资,是内地最好的窗口,也是帮内地学习新鲜事物最好的桥梁,现在香港是帮国家与外界接轨的点,一个信息转运站,是一个高科技高尖端的全球信息中心,吸收全球高尖端人才来港。
 
父亲“君子之约” 握手为凭开合资企业
 
 
图:一九八○年伍淑清赴内地工作,摄於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外
 
1979年11月,没有合同,没有委讬书,仅凭一次握手,伍淑清的父亲伍沾德便为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成立,自掏腰包拿出500万港元购买设备,并从海外运往北京。谈到这次破天荒的“君子之约”,伍淑清感慨说,“第一靠个信字;第二,香港同胞都是中国人;第三,我们要争气,不要被外国人看小。”
 
伍淑清在回顾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的过程时,透露了当时的一个小细节。她说,当时伍氏家族并非中央政府考虑名单中的唯一人选,中央之前曾与三家外国航空公司洽谈,但对方都有附加条件,其中日本航空公司要求其飞机抵达时优先落地,北欧航空公司和新加坡航空公司都要求中方派律师洽谈,“但那时的中国哪里有律师呢?而且别人都是‘先有鸡才有蛋’,上面没有批文,设备不可能先进来。”唯独伍沾德,在没有合同,没有律师见证的情况下,仅仅与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沈图“握手为凭”,便自掏腰包拿出500万港元购入机器,密锣紧鼓地准备起来。
 
直到1980年3月8日,伍淑清才收到民航局的电话,得知邓小平已经批准合资企业。4月12日,红头文件批出。5月1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档”。对於这次有违商业“常理”的投资,伍淑清感慨,当年许多港人都有在外国飘零、被人看不起的经历,怀有强烈的民族感,“中国人要争气,不能让外国人看不起,这是一种民族精神!但中国怎麽才能站起来?经济好才能站起来,经济不好腰都是弯的。”
 
伍淑清说,当年还有大批爱国港商克服重重困难,投资内地,“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那条气,香港的中国人都有一颗中国心!”
 
严控卫生细节 确保食物质素
 

 
图:伍淑清在食品安全方面也竖起前所未有的标杆
 
“他(伍沾德)会不会做面包?做的面包掉不掉渣?”伍淑清说,邓小平听说飞机餐由香港人来做时,只问了这一个问题。原来邓小平早年留学法国时,对那里的面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是否掉渣,则是他评价面包好坏的重要标准。而伍氏在香港多年经营餐饮的良好口碑则赢得了邓小平“面包不掉渣,很好”的肯定。
 
伍淑清不仅在食物素质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令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达到国际飞机餐的标准,在食品安全方面也竖起了前所未有的标杆。“我们做食品行业,卫生好紧要。”伍淑清笑言,在公司建立初期,要求员工进出车间要用香皂洗手,还要戴帽子、换衣服,每日还要洗一次澡,这令很多员工既不习惯,亦感到不解,因为当时物资紧缺,普通肥皂都需凭票供应,人们一般都舍不得用香皂。
 
然而,伍淑清的卫生要求还不仅於此,“一个人乾净还不够,他的家人也需要乾净。”她深深记得,当时内地人民家庭环境都不富裕,家里没有独立的洗澡房,平时洗浴都是去澡堂,所以她除了要求员工“每日一浴”之外,还要求员工逢周六带家属到公司澡堂“每周一浴”,“我们那时有两三百个员工,每个员工带一两个家属,公司澡堂每周六就会聚集五六百人,场面都几壮观”。
 
正是伍淑清的坚持,让这一套全新的卫生制度和观念渐渐融入员工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是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我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成为一个模范,一个标杆。”
 
吁年轻一代有更高更远眼光
 
 
图:伍淑清探访西藏拉萨盲童学校
 
伍淑清年纪轻轻,便藉着改革开放的机遇,在内地走南闯北,创下一番事业,谈到如今的年轻一代如何继续参与到国家的改革开放浪潮当中,她直言:“应该有更高更远的眼光”。
 
聚焦经济 “港独”将淡化
 
眼见现时有部分年轻人常感“怨气大”,伍淑清不禁摇头叹息说,有的年轻人太过急功近利,抱着“即食面”心态,“以为今日做,听日就可以获得利益,没有的就要政府给,却没想政府为什麽要给你。”在她看来,这种心态正是源於年轻人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无咗我想做乜嘅谂法,人云亦云,最后做不成就返屋企。”她认为,年轻一代有必要重拾老一辈的拚搏精神,懂得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利用香港的优势,走出属於自己的路。
 
伍淑清多年来还一直积极推动青少年教育工作,对於有部分激进年轻人公然鼓吹“港独”,她感慨道:“香港是一个太幸福的地方,很多人已不懂得珍惜。”
 
她认为,对待“港独”不能放任不理,因为香港是中国的地方,不容分割;但与此同时,亦不能夸张处理,“太夸张只会帮助他们成名,外国也会藉机来打击内地。”她相信,随着本港重新聚焦经济发展,“港独”思潮将渐渐淡化,因为凭自己双手做出来的事业,自然比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港独”实在得多,届时“港独”自然再无市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