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牵动我的心”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美术创作展昨日在会展开幕,主礼嘉宾与青少年大合照/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大公报讯】记者文轩、刘毅报道: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展上,来自两地画家的作品画风迥异,各展雄奇。多名画家向《大公报》记者讲述创作背后的艰辛过程和希望今人以古鉴今的良苦用心。
在众多画作之中,香港美协主席萧晖荣创作的《沧桑岁月图》显得古樸而厚重,不仅题目採用的是古体字,内容亦是以香港岛南部赤柱为大背景,描绘了港英政府统治时期,华人在不平等社会制度下的生活场景。
萧晖荣表示,美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历史上很多主题创作都和国情紧扣,之所以有此创作,是因为有感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却因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才沦为他国殖民地。
他说,回归后香港市民各方面权利得到法律保障,如今祖国强大如斯,与回归前形成鲜明对比,希望年轻人能多了解香港与国家,珍惜当下。
登太平山顶捕捉光线变化
展厅现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张路江合作完成的一幅《东方之珠、浪漫依然》十分引人瞩目。张路江介绍,这幅作品为在港的写生之作,“今年十月份,中央美院一行十五位画家在香港选择二十个地方写生创作,为完成这幅作品,我们从早上九点登上太平山顶一直呆到太阳落山,只为感受不同时间内光线的变化,通过这种创作不仅展现沐浴在阳光中的高楼大厦等维港实景,更想传递香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繁荣故事。”
为展现香港在百年沧桑中的厚重和长度,范迪安、张路江於创作语言方面沟通后,决定使用粉红、粉蓝、粉绿的主色调呈现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性,从写生时的小尺幅创作变为如今五米六的大尺幅作品,“俯瞰维港两岸,旋即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激发出内心的创作慾望,就觉得一定要画一幅大画。”结束香港写生回京后,范迪安和张路江谁有时间就画几笔,直到完成整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