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评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

2018-12-24 03:17:28大公报 作者:龚之平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 —“庆祝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评论之五 

古往今来,人民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自己的利益有关。人民对其利益最为自觉,也为符合其根本利益的事业不懈奋斗。增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执政者的天职。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砥砺奋进,亿万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了更加幸福的生活。40年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40年开拓的道路日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40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特别富有启示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改革开放40年,“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两大国策交相辉映,初心也是一切为了增进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过去40年,是“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到成功实践的40年,是香港同胞为国家作出不可替代贡献的40年,也是香港同胞分享改革开放巨大红利的40年。面向未来,推进“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仍将是香港最大制度性红利,支持和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升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实施“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对香港同胞逐步实施国民待遇,都将为香港同胞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和巨大利益。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中国人民在旧社会难以摆脱的悲剧宿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国家发展道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得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等深刻结论。改革开放的原始动力来自於人民摆脱贫穷的朴素追求。改革开放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召唤亿万人民投入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
 
40年来,人民是改革开放的直接推动者和伟大创造者。从农村大包干到企业承包制,从个体户到创办乡镇企业,从下海潮到创业潮,人民的首创精神是中国智慧的不竭源泉。从建设新农村到做大做强企业,从修路建桥到盖起广厦千万间,从教书育人、救死扶伤到文化创造,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由亿万人民的汗水浇灌。
 
40年来,人民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人民获得的利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多。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385元人民币;今天,中国人均GDP接近一万美元,是名副其实的中等收入国家。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梦想渐成现实,老百姓从家人和自己身上就能触摸到改革开放的果实。
 
40年来,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改革开放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壮丽史诗,在中国崛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无数个体迎来命运巨变,创造活力得到激发,个人价值得到尊重,选择机会极大拓展,挥洒才智的舞台变得宽广,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奋斗成功的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的精神世界焕然一新。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党的十九大作出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庄严宣示,“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使香港同胞分享改革开放巨大红利
 
习主席今年11月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表示,“感受到大家对国家改革开放的高度认同,对‘一国两制’方针的高度认同,对香港、澳门与祖国共命运、同发展关系的高度认同”。三个“高度认同”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符合港澳同胞根本利益,得到港澳同胞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40年来,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舞台。“一国两制”是对香港的最佳制度安排,不仅保持了香港同胞习惯的资本主义制度、生活方式、法治环境不变,更激发了香港与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新活力。
 
40年来,香港同胞是改革开放的贡献者也是受益者。最早投资内地的港商,都在内地赚了大钱。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香港制造业北移,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主在内地找到发展生机,也推动香港转型为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香港贸易、物流、金融、专业服务大幅增长,真正奠定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无数中产精英由此走上发达之路。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港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增进了港人福祉。比如,内地优质企业大量来港上市,支撑香港股市长升长旺,香港股民赚得盘满钵满。比如,中央开放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带旺香港旅游、餐饮、零售等许多产业,保障了香港大量基层人士充分就业。比如,实施CEPA安排,货物贸易的相关零关税安排使香港中小企业主省下真金白银,内地向香港加大服务贸易开放力度,香港的律师、会计师、医师等中产专业人士可以到内地大显身手。比如,中央通过“沪港通”、基金互认安排、“深港通”、“债券通”加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支持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使香港核心产业金融业的从业人员直接受惠。比如,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相继投入使用,扩大了港人优质生活圈。比如,中央出台让香港居民申领内地居住证等措施,极大方便了港人在内地工作和生活。而国家帮助香港安然度过两次国际金融危机,鼎力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这是香港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的基础,是造福所有港人的。
 
40年的实践证明,国家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是香港的最大机遇,繁荣富强的祖国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的最好出路。
 
进一步提高香港同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展望未来,香港至少有四大机遇。一是两大国策继续在香港交融激荡。长期保留“一国两制”,是全体港人最大利益所在。内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将继续成为香港最大红利。二是两大国家战略将为香港提供广阔发展空间。香港可借“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展宏图。三是香港将建设四大中心。国家致力提升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习主席亲自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将加快形成国际金融、航运、贸易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驾齐驱的崭新发展格局。四是国家将进一步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香港同胞实施国民待遇。
 
这些机遇都将极大增进香港同胞利益。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在香港特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研讨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为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提供了战略支撑,更为广大香港同胞特别是青年群体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个人梦想提供了现实路径。”未来广东省将为港人在大湾区学习、就业、创业、营商以至养老提供更多便利,使大湾区成为港人的优质生活圈。
 
增进香港同胞的利益,还需要解决香港内部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民生难题的积累也是民怨的积聚,直接影响人心向背。切实有效改善民生,是中央对香港特区政府的一贯要求。去年7月1日,习近平在香港对新一届特区政府提出希望,强调“要以人为本、纾困解难,着力解决市民关注的经济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香港特区政府要继续着力推进包容式发展,着力缓解贫富差距等主要社会矛盾,着力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继续加大扶贫力度,大力解决安居难等突出问题,尽快补足民生短板,加强社会建设,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尤其要解决好青年的学业、置业、创业、就业等问题,不断增强香港同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香港人心回归。
 
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香港同胞与祖国人民携起手来,续写香港和祖国同发展共繁荣的伟大史诗,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也必定能共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