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年度财政预算将於明年二月公布,每年财政预算案谘询过程,不同阶层总有不同诉求。
基层要求多派钱及增加各类津贴、中产希望减轻薪俸税及供楼负担、商界希望在利得税及其他税项上宽减。
财爷要照顾七百多万人的利益与诉求,一碗水难端平。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在网志坦言,政府资源不是无限,难免要有所取捨。钱如何花?还是回归政府的理财哲学。
财政预算案,不可能获得一致掌声。民粹主义之下,每年财政预算,都有人发出要求政府派钱的声音。现实是,无论派多少钱,总会有人认为不够。钱如何派,都可能争论一番。
派钱容易,善用资源难。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在公共理财哲学上,必须以善用资源投资未来为原则,取得1+1大於2的效果,才能让全港市民共享政府盈余带来的成果。
当然,在坐拥财政盈余之下,政府提出利民措施,纾缓市民生活压力,是必须的。但从政府理财哲学角度看,不应对纾困措施有过高期望。香港是一个细小经济体,容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在明年全球经济充满不明朗因素情况下,特区政府更须保存实力,应付明年及后年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正所谓“袋中有钱,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