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多查资料
个人赛中学组冠军:
关毅博(中五)
由九月开始準备比赛到十二月準决赛,每日都花两小时看资料,有时又会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和时事,因为有些範畴会引起自己兴趣,特别与香港有关,例如高铁香港段,因为自己对铁路好有兴趣。今次比赛对手个个旗鼓相当,觉得好难赢,赢的秘诀是上网多查资料,会较容易入脑!
历史兴趣大增
个人赛小学组冠军:梁颖霖(小五)
今次是我第一次比赛夺奖,参赛很紧张,决赛早上六时几已经醒了!本身觉得中史很难,但参加比赛后,增加了对历史的兴趣,例如历史朝代的故事原来很有趣。不过比赛最紧张是按鐘要快,好彩学校有训练!
多学冷门知识
团体赛大学组冠军:
香港中文大学(锺健文、叶智斌、陈颖德)
锺健文(队长):本身对历史、文化、地理相当有兴趣,比赛“啱口味”。
陈颖德:本身读文科,平时少留意与数字相关的新闻,透过今次比赛,学识更多经济议题,例如经济增长等。
叶智斌:多学了冷门知识,例如全国最大沙漠、瀑布等。
日日看新闻
中学团队组冠军:
保良局董玉娣中学(邹境豪、黄明心、梁美淇、张茜淇)
邹境豪(队长):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了解,例如能确切知道是谁为改革开放做贡献,而这些是在课本上没有的。
张茜淇:早前亦听长辈说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困苦,资源匮乏;改革开放后不仅这些问题有很大改善,香港也在这浪潮下加速产业转型。
梁美淇:为了準备比赛,日日看新闻,包括《大公报》和《文汇报》。
冀赴内地深造
小学团队组冠军:
吴氏宗亲总会泰伯纪念学校(林子盈、何卓楠、黄芯茹)
林子盈(队长):今次是第二年参赛,我们从暑假就开始準备。七百多条题目,三个人分工背,每人背约240条。内地科研发展快,两地交通条件愈来愈好,希望日后能赴大湾区或内地其他地区深造,因此了解国情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