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苹果日报》陷入严重财困,摇摇欲坠
《苹果日报》将於明年1月1日起把零售价由8元调升至10元。其所属的壹传媒近年业绩一再恶化,今年11月宣布出售台湾总部两幢物业套现,以支持公司发展,总代价约4.54亿元,但在偿还两笔债项后,估计实际仅余约8700万港元营运资金。壹传媒圣诞假期前股价收市报0.196元,跌1.5%。市场人士表示,公司频频出售资产以维持经营,相信壹传媒“唔捱得几耐”;加上公司旗下业务只是不停“烧钱”,赚钱项目很少,估计难以找到投资者打救,不看好公司前景。有传媒业人士指出,《苹果日报》即使加价,相信对整体经营状况的帮助也不会很大。
截至今年九月底,壹传媒半年录得巨额亏损约2.87亿元,较2017年同期扩大近67.8%,已是连蚀三年半。若以过去八年半计,公司累计亏损达22.5亿元。根据业绩报告披露,公司各项业务全面倒退,当中数码业务的亏损更按年大增1.16倍至约4957万元,印刷业务亏损亦扩大65.9%至2.38亿元,不派发中期息。
卖台总部套现难救亡
今年11月,壹传媒以总代价约4.54亿元出售台湾内湖总部两幢物业,减去交易成本,实际收取4.42亿,虽然交易带来了2.7亿元的除税前帐上收益,但由於物业已抵押,须偿还王道商业银行等两间银行两笔贷款合共3.55亿,余下约8700万元作为营运资金。即出售物业后,只套现数千万元,这个数目实难以救亡。以壹传媒至9月底上半年亏蚀2.87亿元,即平均月蚀4783万元,两个月已蚀9567万元,卖楼套现所得不足以公司蚀两个月。卖楼套现未能为公司解困,相信大股东黎智英有可能要再“放水”救亡。
分析员表示,公司亏损一直扩大,相信难以继续向银行取得大额融资,加上股价又长期处於低位,集资能力低,一间公司要维持营运,开源比节流更重要,而公司目前较多的动作都是以出售资产为主,暂未见壹传媒业务有投资机会。
对於壹传媒旗下的《苹果日报》将於明年1月1日起加价至10元,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郭一鸣分析指,现时香港各报纸的销量都在下降,即使加价,相信对整体经营状况的帮助也不会很大。至於《苹果日报》考虑网站收费,他认为,香港的读者较习惯免费阅读和资讯,过去曾有传媒尝试网上收费,但最终都未能长久,若再有传媒尝试,市场反应有待观望。
“食香港饭 倒香港米”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直言,过去多年壹传媒无论在香港还是台湾,都搞到满城风雨,以无原则、无底线以至哗众取宠的手法抢夺销量,“但正义女神迟早会到,邪终不能胜正”。
他表示,近期建设力量越来越受到香港市民的认同,壹传媒食香港饭、倒香港米甚至刻意搞乱香港、唯恐天下不乱的作风,已逐渐被市民看清、唾弃,希望大家继续以正能量回应歪门邪道,限制对方的生存空间,以造福香港,但同时要小心有人绞尽脑汁,以变换招牌的方式卷土重来、蛊惑人心。
黎智英公器私用 “泵水”鼓动“占中”
记者郝寿、龚学鸣报道:2014年违法“占中”期间,壹传媒及其创办人黎智英的身影亦处处出现。大公报早前刊登的调查报道“乱港档案解密系列”踢爆,与外国政府以至情报人员关系密切的黎智英,滥用旗下报章苹果日报,以优惠价广告的形式,为违法“占中”提供宣传平台;他更提供真金白银,资助宣传费用。而亲身参与违法“占中”的黎智英,亦因涉嫌组织及参与非法集会,於2015年初被警方预约拘捕,惟他在拒绝保释的情况下获无条件释放,至今未被检控。
2014年,多名鼓吹违法“占中”的反对派政客,被踢爆收受疑与外国势力有关的黎智英捐款,而且未有作出申报,其中工党李卓人甚至把原本捐给政党的款项,存在私人户口长达九个月,直到被传媒揭发后才转至公家户口,涉嫌私吞利息。
后来廉政公署一度搜查黎智英及李卓人的寓所,二人亦被指曾到廉署协助调查及提供资料,但二人最终未被检控,大批市民均对此表示无奈及失望,不少团体发起请愿行动,促请设立严防“黑金”乱港的机制。
壹传媒劣迹斑斑遭社会唾弃
记者郝寿报道:壹传媒旗下报刊多年来的报道手法劣迹斑斑、备受批评,又一直为反华乱港分子充当喉舌,公信力几乎荡然无存,受多方抨击。
壹传媒曾屡次炮制假新闻。其中最臭名昭着的一次莫过於1998年的“陈健康事件”,时隔廿年仍为人诟病,更成为新闻专业教学的经典反面案例。当时《苹果日报》记者私下付钱予妻儿自杀身亡的陈健康,要他北上寻欢,记者再拍摄下所谓的“独家照片”。事件被揭发后引起社会一片哗然,陈承认收取苹果记者五千元“津贴”,然后给记者摆拍报道。
愈办愈缩 难觅买家
壹传媒於2011年在香港创办港版《爽报》,至2013年10月因长期面对数以亿元计的亏损而被迫停刊,短短两年寿命中,作为免费报纸的《爽报》一直形象欠佳。创刊首日,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已收到13宗针对《爽报》的投诉,批评其内容不雅。其后更有约80个教育界和社福界团体联署谴责《爽报》渲染色情暴力、荼毒青少年,更有人到壹传媒大楼抗议。
2012年3月,法院裁定《爽报》十一项非法发布不雅物品罪罪成,罚款十一万元。当时裁判官批评其不雅内容,不应在一份日报内出现,尤其《爽报》属免费报纸,小童容易接触。
近年壹传媒业绩向下、不停亏损,黎智英曾扬言,若自己出售创办的壹周刊等主要业务即“一世变契弟”,但他先后打算於2012年和2017年出售《壹周刊》止蚀,但皆以失败告终,其后不得不停止发行香港和台湾的壹周刊纸质版,台湾《爽报》亦於今年八月宣告停刊。为摆脱财困,壹传媒近年又向香港和台湾两地的雇员推出被讥讽为“假自雇、真裁员”的外判方案,遭外界和受害员工猛烈炮轰,被认为是逃避雇主责任、毫无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