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铭记父训:立污泥而不染\费大卫(澳洲墨尔本大学生理学博士)

2019-01-04 03:17: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九八二年费彝民获法国政府颁授骑士勳章,在颁奖酒会上与法国驻港总领事交谈

  今年四月中旬,我和夫人万里子重遊中国,畅遊长江三峡,并遊览了上海、武汉、重庆、西安和北京五个大城市,印象良好。中国的面貌跟四十年前是大不一样,有很显著的进步。在北京,跟五弟大雄汇合,一同前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扫墓祭拜父母双亲。虽然父亲去世已有三十年,看到碑文对父亲的高度评价,仍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有感於此而特作此文缅怀父亲冥寿一百一十周年。

  父亲喜爱京剧心中有佛

  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对京剧的喜爱。他还能唱些老生的曲子,在家中不时听倒他哼着孔明《空城计》的唱词。父亲佩服孔明的智慧和胆识,竟敢开了城门,安详镇静地独自弹琴,居然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反败为胜。每次国内京剧团到港演出,父亲必定大力举荐,登报介绍各个节目。凡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舞蹈、音乐,以至各种大小球类,父亲都有兴趣。年轻时他组织过“大公篮球队”远征菲律宾,与当地新闻界举行友谊比赛,成绩斐然。在香港,先后创办了“俊昌”和“东昇”羽毛球队,参加甲级联赛,获得冠军。每星期天,父亲总喜欢打羽毛球锻炼身体,还请了同事和家人一同在女青年会练习,这也是他一星期中唯一运动。后来参加者越来越多,父亲自己上场便少了,他就负责当裁判,安排各人搭配。我们兄弟四人在校际羽毛球赛都获得优异成绩,大龙、大中更是公开赛甲级选手,这些都是父亲悉心培养出来的。

  为数不多的人知道父亲的双亲信奉佛教。父亲颈上常挂着一枚象牙如来佛像,是他青年时代一位僧人送给他的纪念品,因此他对佛教多有研究,能领悟“心有佛”和“立地成佛”的真义。父亲乐於助人,为人慷慨乐观,相信与他从小受到佛教的薰陶有关。

  一生最敬佩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接见父亲是一九五六年,当时中华总商会会长许庇穀先生亦一同被接见,此后父亲被选进人大和政协,每年上北京开会,受到总理多次接见。根据国务院纪录,周总理单独接见父亲有五十多次,在海外民主人士中是无限的光荣。父亲敬佩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日理万机,常以周总理为榜样鞭策自己,广泛团结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力沟通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他经常提到周总理送给他一句话:“立於污泥而不染”,把“出於污泥而不染”这句成语改了一个字,勉励父亲长期居住境外不被“污泥”影响。后来我出国念书,父亲也把这句话转赠给我。

留加四年家书逾百封

  记得我第一次出国去加拿大上大学,临行前有些紧张。父亲对我说:“男儿志在四方,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立於污泥而不染,学成后为国家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短短几句话概括了我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发展方向。父亲就算在百忙中仍坚持经常跟我通信。我手上还留着这些家信。最初四年,共收到父亲的家信超过一百封,内容包括家中各人近况,也有鼓励和讚扬的。有时写一些处事待人的经验,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多交良友,多听多看多想,连每周运动量和暑期工作都预早计劃关心到。豫则立,不豫则废,个人一路走来,总算平安无事,没有替家中添麻烦。

  一九八一年,父亲获授法国最高荣誉骑士勳章,法国总统的贺辞中感谢他为中法两国友谊作出卓越贡献。其中有一句特别讚扬父亲高瞻远瞩面对未来,是一位始终不渝的朋友。父亲在答谢词中强调,从他个人来说,他是忠於祖国、忠於大公报、忠於事业及忠於真理,这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的信念。

  当年曾建议尽早发展深圳

  父亲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繁荣稳定,怀着无比热情。还是八十年代初,父亲出任人大常委兼法务组副主任,参与起草香港基本法。当时中英双方正讨论一九九七年后怎样处理香港,在主权和治权两大问题上争持不下。父亲觉察到一旦谈判失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早把深圳建设成为经济特区,及时接替香港的功能,以防万一。当时,住在深圳的人口约五万人,居民多靠打鱼为生,相距现代化城市尚远,不少土地还是沼泽。就这样短短四十年,国家大力开发深圳,不少在香港的製造业亦搬迁到深圳,今天深圳已是高楼林立的新型大城市。人口超过一千三百万,比香港多近一倍,经济指数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大城市前三名,成为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承担着试验和示範的重要使命。父亲如果能够看到深圳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定感到惊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