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湾仔绕道通车,成为各大传媒及社会关注焦点。许多人关注绕道通车后,中环仍然出现交通挤塞。与此同时,政府宣布,因三隧分流方案在立法会未获共识,临时撤回今日在立法会辩论三隧分流无约束力议案。
建设中环、湾仔绕道的目的,是改善中环及湾仔交通挤塞问题,让来往东区和西区车辆不必行经中环,减低中环车流量。三隧分流方案,是建基於中环、湾仔绕道通车的基础之上。
绕道出现某些挤塞情况,源於三大因素:第一,作为绕道的关键配套工程─林士街接驳路工程,须在绕道通车后,才能进行第二期工程,导致东区前往西区,及西区前往东区的车流,必须驶入中环,在中环形成樽颈位。其次,道路使用者不熟悉绕道的线道安排,影响正常行车速度。第三,绕道内的交通指示未够清晰,影响驾驶选择行车路线,造成挤塞。
绕道未能发挥真正效用的根本原因,是整体道路工程仍未完成。此刻对绕道功效提出各种各样指摘,并不合情,也不合理。
因中环、湾仔绕道而提出的三隧分流方案,在立法会遇阻力。表面上,绕道未发挥应有效能是反三隧分流的理由之一,背后,关键是三隧分流的收费问题,是不同利益阶层在立法会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