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两条公路的反思\屈颖妍

2019-01-23 03:17: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民主有多好,西方民主制度有多完美……我们从不质疑,也不认为值得质疑。

  今天,我仍相信民主是好东西,只是人大了、看多了、经历多了,就会学懂反思:民主,真的只有西方那一套吗?那套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

  刚通车的一条中环湾仔绕道,让我陷入一个迷思:西方式民主,真的能利民吗?

  记忆中,我成长的年代,“中环湾仔绕道”六个字,就一直断断续续在港人生命中出现。保护海港、填海官司、清拆天星码头、死守皇后码头、连串的司法覆核……原来已令这条只有短短4.5公里和5分鐘车程的绕道,足足虚耗了30年光阴。

  由於港岛中区主要幹道经常塞车,政府早於八十年代便提出兴建绕道构思,并於1993年启动第一期工程,当时预计造价80亿港元。2003年,“保护海港协会”以“绕道填海面积过大”,认为工程违反《保护海港条例》,向法院提司法覆核。结果政府败诉,第二期填海工程被迫搁置,之后更引发一连串司法覆核,在此不多赘了。

  2007年,政府为配合填海需要,决定清拆殖民地建筑——中区皇后码头,以朱凯廸为首的保育人士即在码头绝食抗争,之后的纠纷及阻力,大家应记忆犹新。

  由填海争议到司法覆核到群众运动,令工程足足停滞十多年,至2009年底才再次动工。物换星移,此时的工程预算已由最初的80亿大幅增至281亿。

  十年后的今天,路终於通了,工程一波N折,我们不仅虚耗了三十年,完工时造价更高达360亿。

  其实,在绕道开通两星期前,中国也有条高速公路刚通车,名字叫“雅康高速”。这段全程135公里、属川藏公路雅安至康定段的公路,是全国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路段之一,被誉为筑路界的“珠峰”。

  雅康高速由四川盆地走向青藏高原,想想那地势已让人咋舌。沿途有129座桥,44条隧道;当中一个隧道口更处於海拔二千米的悬崖,一段9公里山路更有24个髮夹弯……如此浩瀚艰巨的工程,连开山劈石凿隧道,仅仅用了五年时间,总投资230亿人民币。

  如果用5年时间、230亿元建一条车程3小时的险道,是民主集中制的中国速度;那麼,拖了30年、花了360亿才建成车程5分鐘的填海绕道,该就是香港人追捧的西方民主速度吧!谁利民?谁虚耗?不言而喻了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