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同心协力迎接大湾区无限机遇--林郑月娥在“2018年特区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评选”颁奖典礼致辞

2019-02-14 03:17: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谢锋特派员(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杨健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梁君彦主席(立法会主席)、姜在忠董事长(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兼社长)、各位嘉宾、各位传媒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再次来到十大特区施政评选颁奖典礼。时间过得很快,我记得去年我在这个场合作了一些预测,刚才姜在忠董事长已说过了。这些预测能够在今年登上二○一八年的十大施政重要事件,其实是理所当然,因为这麼大的跨境基建为香港带来了无限机遇,亦让香港市民出行更方便。但或许我未能够预测到的,是两项基建这麼快“热”起来,我给一些数字大家参考─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自开通至二月十日,总服务人数,即是说旅客人次是高达790万;港珠澳大桥更厉害,因为它比高铁要迟一些开通,同样去到二月十日,经过港珠澳大桥旅客的人次是750万。现时平均这两项跨境基建每一日的客流量分别是高铁的56,000人次和港珠澳大桥的68,000人次。在上星期的年初三,这两项重大基建迎来了它们开通以来的历史高点─单日处理客量方面,高铁是104,000人次,港珠澳大桥是160,000人次。

  旅客这麼踊跃使用这两项跨境基建,让早前在我们準备开通时的一些焦虑、反对声音,一扫而空。我现时没有再听到有人担心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一地两检”,或是对於港珠澳大桥有些什麼疑虑。反之,我在很多社交场合听到最多的是,就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特首可否争取多些直达城市的点,即是除了现时去到的44个点,是否能够可以再多些直达的城市。至於港珠澳大桥方面,很多人希望能够让更多私家车“上桥”,用好这条桥去粤西部分。这两个诉求,我们都会很认真地跟进。

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成功要素,就是基建的连繫,令到人流、物流更顺畅。这个“一小时生活圈”布局,随着这两项基建的开通已经形成。

  事实上,这两项跨境基建的重要性如果放在粤港澳大湾区来看,就更是来得及时。大家都应该知道,在下星期,三地政府将会联合主办一个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的宣讲会。换句话说,我们期待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将会在下星期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成功要素,就是基建的连繫,令到人流、物流更顺畅。这个“一小时生活圈”布局,随着这两项基建的开通已经形成。如果让我在今日再作一个二○一九年施政大事的预测,我觉得必不可少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的正式公布,从而令到二○一九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开局之年。我们当然希望所看到的是有更多实在便民的措施,令到全港市民,当然包括广东和澳门的居民,都感受到大湾区带来的实际好处。

  今日,我看看这个二○一八年十大施政的评选结果,都有两点感受或是启发。第一个,就是有两个新闻是与房屋土地有关,包括我在去年六月二十九日公布的六项新房屋政策。其中上榜的,即是成为十件大事的,当然是把政府资助出售房屋的定价彻底地与市价脱鈎,让市民可负担这些资助房屋。其实与这个相关的还有一件大事,不过可能未能上榜,这个就是在去年十二月我们公布新的“长策”,即是《长远房屋策略》时,把公营房屋部分由往时的百分之六十上调至百分之七十。把这两条新闻放在一起的意义在何处?就是特区政府是非常愿意多建公营房屋,无论是出租公屋或是现时的多款资助出售房屋─居屋、绿置居或是“首置”,而有了新的房屋定价后,这些出售的资助房屋是市民“买得起”、“供得起”。现在所欠的是什麼?就是今日的第三条新闻─土地,所以我亦在去年的施政报告提出了“明日大屿”这个愿景。

  当然,土地供应在短、中、长期是不可能全部靠“明日大屿”这个大规模人工岛的填海工程,所以我们在土地供应方面的策略,正如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观察和建议,是会把这个问题视为最迫切的问题。它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同时需要多管齐下,亦要未雨绸缪。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在去年年底已经提交了报告,我可以对大家说,我们很快就会公布政府对於这份报告的全面回应,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让我们尽快可以跟进这个香港市民的房屋诉求。

我会本着一如既往的迎难而上精神,无畏无惧地依法处理任何衝击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全面、贯彻执行,不负中央和市民的重讬。

  香港市民的置业诉求亦是有理有据。自从我们改变了新的资助房屋定价后,我们出售的二○一八年居屋或是重新推售的二○一八年的居屋,即是刚才所说以五二折出售的居屋,我们收到的申请超额六十倍;我们随之出售的二○一八年绿置居,申请超额是十五倍;而我们推出的第一个“首置”,即是“港人首次上车盘”,超额四十五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香港市民的置业需求,所以如果还有人转移视线说其实毋须兴建这麼多楼宇、毋须觅这麼多地,我相信这些数字能够清晰反映到香港市民对於房屋的诉求。

  第二个启发或是感受,就是在十件施政大事中有三件大事是与香港的宪制有关,包括展开《国歌法》的立法工作和取消一些支持“港独”人士参选,以至依法取缔“香港民族党”。这三件大事都是与“一国两制”分不开的,所以令我想起我在二○一七年七月一日就职演辞中以下这个部分,想与大家分享。我当时是这样说的:“香港回归祖国20年,‘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确保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须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要準确、全面履行行政长官的责任,我会竭尽所能,坚定担当‘一国两制’的执行者、基本法的维护者、法治的捍卫者及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係发展的促进者。经历了香港社会近年出现的新情况和矛盾,这些看似简单并理所当然的任务对我的政治智慧、调解能力和耐心包容是重大的考验,我会本着一如既往的迎难而上精神,无畏无惧地依法处理任何衝击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全面、贯彻执行,不负中央和市民的重讬。”这是十九个月前的一番说话。

  这十九个月来一次又一次地考验我的智慧、调解能力和耐心包容,亦无可避免地有一些恶意的攻击,或是部分市民不能够完全理解这个宪制新秩序,而对我本人有些负面的看法,但为了维护“一国两制”,为了香港的长治久安,恐怕难有妥协的空间。

  今年是二○一九年,是建国70周年的大日子,亦是我刚才说过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开局之年。我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让我们迎来丰收的二○一九年。明年在这个日子再见。多谢大家。

(标题为编辑所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