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港学者吁简化资金“过河”申请 湾区建国家级科学中心

2019-03-13 03:21:23大公报 作者:杨州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多位学者认为,支援大学毕业生在大湾区内发展,简化科研资金“过河”申请程序等有助发展科创发展
 
香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点之一。多名身兼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的学者认为,过往香港部分科研项目,受到地方、资金及研究样本跨境等限制,难以发挥人才优势,相信在湾区机遇下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他们就此提出多项具体建议,包括:支援大学毕业生於湾区内发展、简化科研资金“过河”的申请程序、创建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及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就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合作,允许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并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等。
 
积极讨论创新举措
 
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表示,过往香港部分科研项目,受到地方、资金及研究样本跨境等限制,在湾区机遇下或有所改变。黄玉山提出,香港院校负责人、教授应积极讨论在湾区内可有什麽创新举措,解决过去做不到的事;香港院校在粤开分校的同时,亦要支援年轻一代参与湾区建设。
 
身为香港学者协会主席的黄玉山又透露,香港学者协会拟於五月底举办“高校.创科.湾区─大时代的角色与机遇”研讨会,邀请三地多家院校的校长和业界重磅人物担任研讨会嘉宾,探讨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和面对的困难。
 
对於如何允许科研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朱叶玉如建议,进一步简化科研资金、生物样本“过河”等申请程序,做到与内地机构同等待遇,比如香港科研人员可否有渠道申请使用广州的超级计算机做研究等。
 
科大穗分校办AI课程
 
另外,朱叶玉如亦提议在港院校在粤建立国家实验室。
 
朱叶玉如透露,位处广州南沙区的科大分校将於两年后落成,招收研究生,并将开设如人工智能(AI)、生物医疗等跨学科课,培育国家科研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陈新滋表示,湾区内建设香港创新科技中心,推动香港优质高校及科研资源与珠三角九市,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湾区创建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支撑。
 
陈新滋就此提出六项建议:引领整合湾区高校创新资源,共同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发展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基地,建设湾区知识转化中心;建设湾区高新产业融资中心;加快建立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力争在生物医学等最有优势方面率先建成;优先重视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倡港设国际创科园 资助港青湾区创业
 
多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就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言献策,他们提出在港设立国际创科园区,并透过“香港青年创业园”或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协助港青在湾区创业,加快推动粤港科技创新合作。
 
全国政协常委林建岳提出,建立具规模的“香港青年创业园”,提供制度完善、办事程序简便的营商环境,协助港青在湾区创业。
 
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荣誉会长张学修认为,大湾区作为创科产业的密集地,有条件成为国家级的知识产权交易枢纽。
 
他建议,支持香港与湾区各地政府充分合作,争取在湾区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支持在湾区严格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
 
打造青年领袖实践基地
 
善德基金会创会主席董吴玲玲(圆图)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系列化青少年研学基地提出了建议,包括:在港澳发动社会各界成立粤港澳青少年研学基金会;动员香港中小学与广东结对子的中小学联合在各个基地展开研学合作活动;组织粤港两地高校选择合适的研学基地展开文创活动;利用港澳广泛的华人华侨资源,引进东南亚与韩国、太平洋八个岛国的青少年华裔学生进行研学活动;引进智库专家将研学基地打造成为培育粤港澳青年领袖的实践基地。
 
亚洲木薯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铭泉提议,国家为港青量身打造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特别是在资金扶持层面,提供低息优惠贷款,同时为在湾区创业港青在工商、税务、开立帐户等方面,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他亦提出,搭建推广合作平台,帮助港青的创业项目创新产品更好地对接市场,进行成果转化。
 
德辉国际集团总裁佘德聪认为,特区政府应及早做出规划,在合适的位置设立国际创科园区,参照数码港制定更优惠的入园条件,增强香港在湾区的协同发展能力。
 
佘德聪亦提议,建立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破解可能存在或将会碰到的有关问题。
 
初创青年有话说
 
冀设“绿色通道”
 
荟新科技联合创办人和总裁 雷雅萍
 
我们经过三年努力,成为能代表香港生物科技界的公司。我们十分期待大湾区的规划,因为这意味着两地的科研交流将会更紧密,资源分配上亦会更加有效地被利用。对於大湾区未来发展,我们希望能打破现时在科研物流的规限,例如设立一些特别的通道,或者大家常说的“绿色通道”,促进一些细胞治疗科研的交流,相信对日后的生物科技发展有莫大裨益。
 
互学习同进步
 
LUXSENS共同创办人兼行政总裁 黄曦雅
 
我们的业务结合了大数据及区块链等技术,目前在深圳前海设立公司,由於区块链技术属於新兴科技,香港很难请到专才;相反在内地技术人员很多,请人较为容易。我希望未来的大湾区会是一个让各个城市互相学习的平台,例如国内在电子支付的发展十分迅速,香港应该效法;而香港的银行体系成熟,在公司开户等程序上能迅速处理,相信香港可以与内地分享做法,让两地都有进步。
 
学者建议要点
 
在粤开办分校支援
 
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
 
建议香港院校应积极讨论在湾区内可有什麽创新举措,在粤开分校以支援年轻一代参与湾区建设,三地院校校长举办高端研讨会探讨解决困难的办法。
 
简化科研资金申请
 
科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朱叶玉如
 
建议湾区内进一步简化科研资金、生物样本“过河”等申请程序,做到与内地机构同等待遇,而香港院校亦可在粤建立国家实验室。
 
建设国家科学中心
 
中科院院士、浸大荣休校长陈新滋
 
建设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发展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基地,建设湾区高新产业融资中心,加快建立完善协同创新机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