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惠州广博 好客包容潜力无穷

2019-03-16 03:17: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惠州提供土地扩展生产线,图为惠州炼化分公司。这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独资兴建的第一个大型炼厂

  与许多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企业家一样,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创业、做纺织品,90年代因为香港经营成本愈来愈高,我又到内地、在东莞开厂设生产线。2000年前夕,一方面公司发展需要更大规模的土地扩展生产线,我从东莞转到惠州寻求新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受香港服装出口配额限制,我亦尝试到日本开厂,利用日本与多国自由贸易的平台探索新机遇。

  2000年前这两次因应时势、大胆转变的勇气,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除了当时为公司赚取丰厚利润、打响国际知名度,惠州今日仍是公司主力经营的基地所在,如今公司亦已成为日本流行服装品牌Uniqlo最主要的供应商。而这些都离不开最初敢於迈出第一步,在香港以外发掘更大、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从无到有 最具发展潜能

  早年去内地发展,没有粤港澳大湾区这样备受关注、获国家明确支持的规劃,许多政策措施、发展模式,都需要先行者共同摸索、打磨,正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或许有人觉得内地一些地方有待发展或改善,但正是从无到有,才最具发展潜能,若非抢佔先机,而是等到一切都发展成熟、稳定,才迟迟想到要迈出第一步,到时机遇早已难觅。与其惧怕失败,不如鼓起勇气,努力克服困难。

  大如十个香港 风光如画

  譬如当我打算从东莞转往惠州发展时,东莞已有大量港商,抱团取暖固然令人安心,不过要保持发展进步,就不能安於现状、画地为牢,要勇於探索未知的“蓝海”,即使当时留在东莞,面对新千年的时代改变,任何人都不能故步自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闭上眼乱衝,只是不能因为未知就裹足不前,年轻时起码要敢试,更何况当前有国家支持和前辈经验的支撑,令前景可期。近年我亦趁“一带一路”愿景,到发展中的越南投资设生产线。

  惠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不算顶尖,但其面积是十个香港大,而且有山有江,地理环境、自然风光都很不错。惠州以客家文化为主,好客的风土人情使当地较易接受外来者,不少传统亦与香港相通。我自己对在惠州投资充满信心,亦很有感情,公司在当地的发展方向亦不断拓展,现已涵盖传统製衣、酒店旅遊、健康食品、物业发展等。

  虽然经济不算最发达,但惠州也受益於改革开放,取得一定发展,而相对缓慢的步伐,恰恰令其在大湾区建设中更具可塑性,其城市规劃、人口、土地、产业等都尚有空间可供发挥,等待各路人才前去开拓。

  香港与惠州的合作空间巨大。例如在教育方面,香港高等院校质素佳,而惠州地方大,香港的大学可在当地设分校或科研中心等,不仅壮大自身发展,更有助配合香港创科发展、使香港的科研成果在当地得以转化为实际产品。

  坐拥良港 可容巨轮进出

  旅遊方面,香港旅行社可利用惠州丰富的旅遊资源及香港市民的周末短假期,开发惠州两日一夜遊,配合大湾区愈发便捷的交通设施,例如有望即将开通的莲塘香园围口岸就会使香港到惠州的车程缩短半小时,将来无论是直通巴士、高铁甚至自驾,相信都会拉近香港与惠州的距离。

  港口方面,惠州在大亚湾坐拥条件优良、可容纳大型船隻的港口,而香港土地资源紧张,当内地持续开放、港口规模质素持续提升,在内地生产的货物自然会经内地港口出口,以节省运输成本和时间,加上香港本地缺乏製造业、本地货物出口量有限,香港不妨考虑缩小港口规模,以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把部分出入口业务转移到大湾区,实现大湾区优势互补的效应。

(撰文:大公报记者莊恭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