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移民做义工 助人自助获嘉许

2019-03-24 03:17: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新家园协会昨日於红磡置富都会,举办“2019新来港人士服务嘉年华暨大使义工嘉许礼”/新家园协会供相

  【大公报讯】记者林海莹报道:新家园协会昨日於红磡置富都会,举办“2019新来港人士服务嘉年华暨大使义工嘉许礼”。获奖义工阿May为了照顾在港读书的子女而来港,租住月租五千多元的㓥房,“压力大到好想死”,去年她成为义工后,发觉自己原来都可以帮助到他人,慢慢变得开朗。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称,不少新来港人士来港后生活质素及社会地位“降呢”,难以适应香港,希望大众不要抹黑他们。

  来港后失专业 “降呢”难融入

  阿May原是海南人,2013年时女儿回港读书,她觉得香港教育比内地好,便过来香港照顾女儿,在港租住㓥房,月租5100元,但当时没有香港身份证,找不到工作,2014年时儿子亦来港读书,当时两个小朋友更生病入院,要向亲戚朋友借钱周转,“觉得压力好大,好灰,真係好想死”。阿May取得单程证后,认识了新家园的义工,便加入义工团队,当探访其他新来港家庭时,发现其他人更加困难,“慢慢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她在这个过程中助人助己,得到正能量积极面对生活。

  葛珮帆称,很多新来港人士是为了照顾家人,才来港“重新来过”,有部分人在内地是专业人士,例如中医、护士及教师,但来港后没有了专业资格,“中医来港后变咗做按摩”,社会地位及生活质素“降呢”,难以适应。加上社会压力,她曾接到投诉指小朋友在学校被人欺凌,同学取笑他“人哋都话你係蝗虫”,导致小朋友不肯上学。她希望社会大众不要再抹黑新来港人士,“攞咗香港身份证100%是香港人”。

  新家园协会董事会主席许荣茂致辞时称,本年度“新来港大使计劃”共探访了5600户新来港家庭,逾650名大使义工接受培训,服务人次逾11000,计劃7年来累计服务人次超过11万,希望帮助新来港人士能更快的融入社群,建立对新生活的信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