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代表:为人民大会堂香港厅筹建 功不可没

2019-04-10 03:17: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文轩报道:“你已註册成为出席代表,在香港看电视也相当於开会了。”今年三月初,王敏刚带病到北京出席全国两会,在病势忽然恶化的情况下,仍不肯放弃履行代表的责任,直到同事作出上述劝说,才肯回港就医。在多名港区代表记忆中,王敏刚坚强且极富责任心,尤其是对於人民大会堂香港厅的筹建功不可没,是非常称职的人大代表。

  重病仍坚持开会

  “敏刚乘机赴京时就坐在我身边,当时感觉他身体比较虚弱,走路也较缓慢。”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记得,来京之前王敏刚的身体便不是很好,其家人也曾劝他考虑请假,但他非常坚强且有责任心,坚持要来开会。黄玉山在王入院翌日去探望,当时见他病势沉重,便劝说道,“你已註册成为出席代表,在香港看电视也相当於开会了。”王这才同意回港就医。

  王敏刚在最后的日子,儘管身在病榻,仍挂心人大工作。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会长姚祖辉忆述,自己3月4日曾去看望他,两人聊了约半小时,对方还提起今年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去新疆视察的活动,讨论要去什麼地方,“万万没想到,那竟是我与老大哥生前见到的最后一面。”姚祖辉说,王敏刚一生为国家发展、香港发展、青年发展倾尽心力,鞠躬尽瘁,“是我们后辈最好的榜样”。

  曾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召集人,与王敏刚共事多年的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在王的丧礼上回顾好友生平。她特别提到,王敏刚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们最大的服务是筹建人民大会堂香港厅,当时他是主要联络人,协调具体工作,对香港厅的设计瞭如指掌,“我曾经问他为什麼南侧有西式古典型的拱门和雕像,他说这是特意仿圆明园被火烧的部分,香港回归祖国是火凤凰重生。”代表们经常在香港厅裏聆听国家领导人论述国家大政方略,并向领导人反映情况,建言献策,“敏刚为筹建香港厅和后续工作的努力,功不可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