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高志森:回归廿二年 相约在湾区

2019-07-06 03:02: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高志森监製的合家欢爆笑动作剧场《猫捉老鼠》近期在内地公演

  “我和大湾区有个约会!这是香港文化界难得大机会,不去拓展,太笨了!”港式舞台剧素来不乏捧场客,著名导演兼舞台剧製作人高志森,作品一套接一套在内地公演,《窈窕淑女》、《一代天娇》、《广州仔黄霑》大获好评,他认为舞台剧要成功,不能只局限香港,把握大湾区的机遇,到内地巡迴公演,做到成行成市,“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前景无限,机遇处处。”

  粤港澳三地正在携手共建人文湾区,推广文化艺术,舞台剧是其中之一。导演高志森为港人所熟悉,缘於80至90年代的电影作品,早在1995年开始,他已担任“春天舞台”製作人,製作的舞台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南海十三郎》和《喝彩》等叫好又叫座;千禧年起,他已将作品带到内地,近年的作品更愈来愈多,《金锁记》、《猫捉老鼠》、《窈窕淑女》、《一代天娇》,广州、佛山、中山、肇庆、惠州都有他的剧作公演。

  “回归22年,演艺文化艺术方面,我主要做两件事,一方面我减少拍电影,另一方面做舞台剧。”高志森认为,香港电影从八、九十年代高峰期,逐渐在走下坡,但放在面前,有两个很大的机会。“第一个机会,是国内对於香港电影工作者的配额,或者以前所谓的限制,或所谓合拍片和国产片对香港演员的限制,近期也陆续放宽,大湾区拥有岭南文化作为根基,既丰富,也大有可为,“一个大湾区,等於一个法国加一个意大利,在法国和意大利也可以有自己的电影,大湾区为何不可以有我们的岭南文化,在大湾区九加二的市场,引入我们(港式)风格的电影呢?”他对前景表示乐观,形容是新机遇。

  港剧内地公演才是出路

  “消费不高的电影,是年轻人聚合的活动,舞台剧(的主要客源)就一定是知识分子和中产阶层!”高志森指出,“舞台剧的门票不便宜,要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才能负担得到。”他相信,随着大湾区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愈来愈发达,内地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形成,开始有愈来愈多内地观众欣赏舞台剧的表演艺术,“以前我们在佛山和珠海公演,现在就连肇庆和惠州,也开始有邀请,不只停留於文化交流,成行成市的风气已经开始,(舞台剧)逐渐产业化,这些也是我这22年来深刻的体会!”

  高志森指出,香港的剧院不多,只有六至九个,大部分只有数百个座位,导致舞台剧演出场数有限,将剧目伸展到内地公演,才是出路。“以我製作的舞台剧作品《金锁记》为例,今年带到内地公演,远至宁夏银川,公演超过100场,如果只在香港,做至40场已止步!”

  香港以粤语为主,内地则说普通话为先,高志森不担心语言上出现差异,粤语在大湾区有一定捧场客,由他创作的舞台剧《广州仔黄霑》(香港公演时名为《来自广州的辉煌》),主打顾嘉煇及黄霑的歌曲,全剧用粤语对白,今年五月内地公演,反应热烈。

  两地人员共同创作表演

  高志森一再强调“联合製作”,“用香港的口味,香港人的创意,尤其喜剧,再结合两地的表演者,台前幕后合作去做一台戏,版权可以共同拥有。”他向特区政府“献计”,广发英雄帖,每月举办招商活动,招待内地媒体和节目买家,经高铁或港珠澳大桥等口岸来港,商谈合作。

  “内地的(文化艺术)市场,你不去开拓、不去接触,是自己笨!”高志森深信,舞台剧大有可为,在本港修读后台製作课程的青年,只要愿意面向大湾区,不愁出路,“读后台即灯光和音响的,抢手到不得了,甚至演艺学院有速成班,花一年时间学习音响和舞台监督,也十分抢手吃香!”

  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前景无限,机遇处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