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正面对人口老化,预测十年后,年龄中位调升至46.9岁;黄大仙区最多长者
规劃署发表未来十年人口推算报告,预测2028年本港人口将增至790万人,观塘区、元朗区及沙田区人口最多,黄大仙区则有最多65岁或以上长者,佔比27.7%,成为“老人区”之首;油尖旺区则最有活力,年轻人口(0-14岁)14.5%,比例最高。有黄大仙区区议员要求政府“对症下藥”,在区内医院加设急症室服务,提供更多长者配套设施。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规劃署的人口分布推算报告长达120页,主要按全港18区、新市镇及统计区,分析2019至2028年人口分布,为在地区规劃,提供各项设施和服务参考之用。根据政府统计处前年的推算,香港人口由2018年中的745万,增至2028年中的790万;换言之,十年间香港人口增加45万。
新界九龙人口飙 港岛减
随着更多新市镇落成,住在新界区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书表示,港岛区人口减少,将由约125万下降至约116万,九龙及新界的人口则分别增加约11万及约43万,达到237万及436万。
按18区劃分,至2028年,观塘、元朗及沙田区最多人,分别达到730400人、718000人及704700人;届时,这三区将分别容纳全港人口的9.3%、9.1%及8.9%。
香港正面对人口老化,预测十年后,年龄中位调升至46.9岁。黄大仙区最多长者,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2018年的18.8%,上升至2028年的27.7%;油尖旺区则最具活力,年轻人口(0至14岁)比例最高,由11.4%上升至的14.5%。
政府去年10月发表明日大屿愿景计劃,不过规劃署发言人指出,是次推算採用截至2018年第二季的房屋供应预测数字,并未包含明日大屿的元素。
18区中唯一没有急症室
规劃署前署长潘国城表示,人口推算报告的用途有助分析数据,按各区需要增减兴建不同设施,例如在长者较多的社区,增建适合长者居住的房屋,调拨资源增加医疗设施,年轻人较多的社区,则可能增建学校等。
“现时黄大仙是18区之中,唯一没有(公立医院)急症室的社区,紧急病人要送往QE(伊利沙伯医院)或联合医院!”黄大仙区议会食物环境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何汉文批评,多年来要求在圣母医院加设急症室,政府一直只採“拖字诀”,又以道路不适合为由拒绝,而启德医院的急症室,最快也要2023才落成。他促请政府按最新人口估算,增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