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朱乐怡报道:政府拟优化翻新公厕设施,各区项目陆续落实推行,包括在筲箕湾南安街的公厕,食物环境卫生署计劃进行改善工程,新增设施包括“长者优先厕格”、适合儿童高度的洗手盆及尿盆,以及增加值勤室的面积等,并会改善通风系统等,料除了一般使用者,长者、小童、父母,及清洁工均可受惠。
该署计劃,今年下半年展开工程,预计明年第二季完工。
公厕使用量高,设施容易锈蚀及老化,公众使用时容易“臭到晕”。财政预算案早前拨款六亿元推出“公厕革命”,翻新约240所公厕。食环署提交东区区议会文件显示,东区现有13个公厕,继筲箕湾金华街公厕在今年五月完成翻新后,南安街公厕紧随其后。
设清洁工值勤室
南安街公厕的内、外设施都会翻新。外观上,改为使用面积较大的地砖和墙砖、更新设施及指示牌等。
室内设施方面,男女厕的冲水系统均会更换成红外线感应自动冲水系统,并且减少蹲厕厕格,改为增加坐厕厕格,其中一个是“长者优先厕格”,面积较大,方便长者使用。
为方便儿童使用公厕,男厕会加装一个合适儿童高度的尿盆,男女厕均改装一个适合儿童高度的洗手盆。婴儿设施方面,男女厕各设一个可摺式婴儿更换尿片枱。男厕内会改装一个尿盆为畅通易达尿盆。不少清洁工投诉公厕值勤室狭窄,休息地方狭小,座椅在锌盘隔篱等,狠批“不人道”。
是次翻新工程包括增加男女厕的值勤室,并改善设施,加装电源插座、储物柜、风扇、照明和抽气扇等设备。
公厕翻新期间,食环署会在南安街公厕附近摆放临时厕所设施,并派驻清洁事务员提供洁淨服务;亦会贴上位置图,指示市民临近其他公厕,包括海宁街、东喜道、金华街公厕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