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四肢无痛肿块 恐患恶性肉瘤

2019-09-25 04:23: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記者朱俊賢報道:俗稱肉瘤的原發性惡性骨骼肌肉腫瘤,每年病例很少,骨科醫生稱,患者以至醫生的警覺性均不高,容易被誤診為良性,施行不當手術,令往後治療更複雜。

  今年67歲的Ava,2017年意外發現膝蓋上方內側處有一微小腫塊,沒有感到痛楚,但兩周後仍未消除,先後到政府診所及私家醫生求醫,均被判斷為良性腫瘤,私家醫生為她安排切除手術,其間發現腫瘤並非良性,中止手術後告知Ava確診為軟組織肉瘤,需要截肢。

  由於不想截肢,Ava同時向公立醫院及兩間私家醫院求醫,收到兩個治療方案,「要決定做邊個手術嗰段時間係好煎熬,我同我先生都好大壓力,成日瞓唔着,半夜起身上網搵資料睇」。Ava最終選擇先接受約五星期電療,約兩個月後接受切除手術。

  傳統診斷模式易誤診

  港怡醫院骨科名譽顧問醫生蘇鎰昌(圖)解釋,由於Ava腿部因上次手術積聚瘀血,電腦掃描未能確定腫瘤範圍,增加手術難度,多番衡量後提議「先電療,後手術」方案。他稱,治療肉瘤必須切除,過往有年輕病人被誤診為良性腫瘤,進行刮除手術導致癌細胞擴散,要截肢保命。

  蘇鎰昌稱,肉瘤每年新症平均只有200多宗,加上患者不一定有痛感,傳統診斷模式下容易誤診,港怡醫院最近成立骨骼肌肉中心,着重骨科、放射科、病理科等跨專科醫生診斷,減低誤診機會,他稱肉瘤成因未明,常見於四肢,年齡分布廣泛,建議如發現身上有不明腫塊,且於短時間內增大,便要考慮接受針刺活檢,準確診斷是否惡性腫瘤。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