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借钱容易还钱难!不少人以为只是借一万几千元,数目小容易还,消费者委员会昨日引述个案,中年家庭主妇B女士(化名)欠款30万元,却有多达37名债主,其中一次她借4000元,结果只收到2000元,只是迟了一个小时还款,即罚息25000元。
B女士有做兼职工作,每月收入四、五千元,因周转不灵,同时要支付子女的医疗费和保险等开支,短短一年半内,分别以申请信用卡、网上借贷、电话借贷、“卡仔数”方式借贷,共欠下37笔贷款合共30万元。
B女士苦无对策,找姐姐C女士协助偿还部分债务。C女士发现,即使提早还款,仍然无法免除剩余分期付款所收取的利息。
C女士发现,一些债主不接受直接还款,必须透过第三方偿还债务;而从另一债主得悉,B女士的个人资料包括还款情况,已在“放债人网络共享”,令她感到毫无安全感,至今仍未能清还全部债务。
消委会引述由社福机构处理的债务辅导个案显示,向第二、三线放债人借款渐成为趋势,一般借款仅一万元或以下。由於借款额小,借款人可能会向多达10个放债人借款,最严重的一宗个案,甚至有超过120个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