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点击香江\建设力量的落选议员是“火种”、是财富、是希望\屠海鸣

2019-12-02 04:27:24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香港回归以来最不安全、最不公平的环境下,本届区议会选举落下帷幕。饱受暴力之苦的建制派在452个席位中仅获得59席,可以说经历了一次惨败。但建制派不灰心、不抱怨、不旁观,而是继续以服务基层、服务市民为己任。

前天,民建联宣布,将在明年1月1日区议会换届后,以区议员的薪金水平,全数聘用今次落选党员,让他们可以继续为所在地区的民众服务。以民建联98人连任失败计,倘若维持区议员每月32150元的薪金,此笔开支一年已达3700万元,四年合共近1.5亿元。为了市民福祉,不惜自己多一些付出。这样的境界,令人钦佩!除民建联之外,建制派的议员都没有因落选而迁怒他人、也没有对社区事务撒手不管,而是一如既往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其情其景,其心其力,让人由衷赞叹!

为民往事历历在目

市民注意到,投票日后第一天,就有不少落选的建制派议员摆街站继续服务街坊。在得知选举结果后,不少市民直言舍不得落选的区议员,禁不住潸然泪下……多年来,建制派议员一心为民、扎根基层,从不用空洞的政治口号哗众取宠,而是以踏踏实实的行动赢得市民的信赖。往事历历在目,令市民难忘。

区选后,针对有人在何君尧办事处门口开香槟庆祝其落选,何君尧仍然和平理性发表意见。他表示,只要不是扔汽油弹、扔砖头,那也算是为社区服务的一部分,落选是“打不倒我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周浩鼎一直把民生议题作为重点。东涌迎东邨交通配套未完善,他促请巴士公司和运输署将巴士路线延伸至迎东邨,方便居民进出。

工联会的议员陆颂雄在元朗天恒选区服务了10多年,给社区居民办了不少实事。曾有街坊抱怨天泽街市买餸贵,在陆颂雄锲而不舍地争取下,去年10月,政府接纳建议,在天秀路公园空地兴建街市,明年就会启用。

新民党甘文锋在过去4年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每星期有一两天做街站,问街坊有什么需要,然后就向工会反映。一位长者委托他写“平安纸”,老人家愿意把最重要的身后事嘱托给一名无血缘、不收钱的区议员,可见对他的信赖。

工联会何启明服务社区10多年,在他的奔走呼吁下,小区配套和交通大大改善,街坊们都记在心里。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位街坊因工伤导致口腔及牙齿严重受伤,但医生束手无策。为了让这位街坊能重现笑容,何启明协助他四出寻找名医,最终如愿以偿……

服务初心未曾改变

事实证明,基层民众对建制派仍然认可,建制派输了选举,但并非输了民心。这是建制派多年来深耕基层的结果,也是建制派继续服务市民、初心不改的现实基础。

这几天,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在海南考察。香港区议会选举的结果,深深牵动委员们的心,几乎每天考察之余大家都在讨论选后生态,而其中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维持建设力量的政治能量不至断层。带队考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说:“大量建设力量候选人,失去了区议会参政平台。他们是宝贵的政治财富,应该考虑使他们有一个新的平台,以维持他们在香港政治生活中的角色”。

民建联此次派出181人出选,只有20人当选。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委员认为:“我们民建联区议会的候选人,无论是否当选,都是未来全面壮大的“火种”。建制派依然是落实“一国两制”的中流砥柱,一定会从失利中读懂鞭策,看到民意,重新出发”。

新民党此次派出了28位候选人竞选区会,全军覆没。对此,常务副主席黎栋国委员说:“虽然黑色恐怖弥漫全港,但仍有大批市民站出来支持建设力量,支持我们新民党,我们的“基本盘”并没有因席位的丢失而流失,支持我们的选民人数较上届增加了很多,令人欣慰,也是市民实实在在支持的体现。”

长期扎根在基层的香港义工联盟副主席、基金会监事长黄少康委员表示,他从何君尧、张国钧、蓝伟良、余智荣、黄宏滔等人的出选过程可以看出“过去多年来真诚服务市民、真诚为民谋福祉的努力,一定会有一天赢得更多市民认可的”。

政治不能替代民生

建制派落选议员如此坦荡,说明他们真正把市民福祉放在第一位,这才是真心爱香港、爱家园的体现。

反对派进入了香港的基层建制,就必须遵守规矩,必须对自己的选区承担起责任。所谓“责任”,首先是守护香港的法治核心价值,忠于基本法,通过法治渠道表达诉求,决不允许把街头政治那一套带进区议会;其次,不能当美英在香港的政治代理人,“港人治港”不是“外国人治港”,区议员应该反映社区民众的呼声,为民众解难题,而不是作美英的“应声虫”;再次,要把精力用在民生上来,香港面临的民生难题很多,住房、养老、扶贫,解决每一个难题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市民不需要喊空洞政治口号的人。如果当选的区议员看不清这一点,最终会被选民抛弃。

眼下,香港民意表达已经高度情绪化,落选的建设力量议员需要卧薪尝胆,只要服务基层的初心不改,终将在香港民意回归理性之后,获得更多支持。毕竟他们是财富,是希望;这个“火种”不能灭,也不会灭!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

《大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