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海洋污染减慢 港珊瑚健康覆盖广

2019-12-08 04:23: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冯锡雄报道:不少海洋生物依赖珊瑚礁为生,渔护署公布年度普查结果,本港的珊瑚生长健康稳定,颜色深,指数达到3.96,超过一般平均值,覆盖範围由一成至近八成三不等,桥咀洲北的覆盖範围最大,附近常见逾20款海洋生物品种,例如眉鱼、石斑、海胆、海参等。有鱼类专家分析,原因跟海洋污染程度减慢有关。

  普查由六月展开,为期四个月,88支义务潜水队、超过900名潜水队员参与,範围涵盖香港东部水域,由北面的东平洲一直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岛,合共33个地点。

  结果显示,各地点的珊瑚覆盖範围由一成至近八成三不等,15个地点录得超过五成,五个位於海岸公园,最多珊瑚生长的地方是桥咀洲北海域。

  海洋生物数目众多

  珊瑚的颜色越深,表示健康状况越佳。结果显示,今年的珊瑚色素平均指数为3.96,远超过一般平均值(3),与去年相若,显示珊瑚健康状况良好及持续稳定,虽然个别地点发现有弃置渔网,但影响程度仅属轻微,渔护署将安排承办商清理。

  除了记录珊瑚覆盖率和健康状况,潜水员同时要记录20个海洋生物指标品种,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品种的数目众多,包括:眉鱼、石斑、蝴蝶鱼、海胆、海参及宝贝螺,不少是在西贡牛尾海和香港东北水域内录得。

  香港鱼类学会会长莊棣华指出,影响珊瑚生长的元素来自化学、生物和物理三方面,化学即海水污染,生物则是由污染物滋生的寄生虫和真菌,物理则是潜水弄损或捕鱼时留下的拖网。而渠务署致力改善水质,将污水过滤后才排出大海,此举有助减缓海洋污染。

  他又指出,是次普查只涵盖香港东部水域,西部水域受珠江口流入的污染物影响,珊瑚数目远不及东面。随着香港人口增长,污染是必然,普查结果只反映海洋环境恶化的减慢。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