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明渠变身生态河道 原生物种大增

2020-01-30 04:23:4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渠务署与理大研究团队合作,在洪水桥明渠上游河段,以导流装置改善河道生态;(圆图)下林村河发现具有保育价值的北江光唇鱼

  【大公报讯】记者曾敏捷报道:为配合蓝绿建设发展,渠务署三年前率先在新界三条明渠进行生态改善试验工程,透过加入导流装置改善水流、打碎石屎渠底重塑天然河床等,将石屎明渠变身生态河道。工程后,河道除水质有改善,甚至出现更多原生植物及物种,包括各种鱼类及雀鸟等,其中下林村更发现具有保育价值的苍鹭和北江光唇鱼。

  渠务署自2016年起,先后在大埔下林村河、粉岭麻笏河及元朗洪水桥明渠进行生态改善试验工程。其中下林村河试验工程首次尝试移除一段长约65米的渠道石屎河底,改以不同大小的石块铺设河底,使河道形成深池、浅滩及天然河曲,模仿天然溪涧环境,并在河岸试种植不同水生植物,甚至安置木桩,供雀鸟栖息及聚集。

  渠务署工程师叶沛玑引述监测数据称,工程完成后,除河道水质有改善,邻近一带的生物多样性亦有所提高,河道出现更多原生植物及物种,包括鱼类、淡水无脊椎动物及雀鸟等,例如在工程前的生态监测未被发现、具有保育价值的苍鹭和北江光唇鱼等。

  至於渠务署与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的试验计劃,在洪水桥明渠上游长约330米的河段,安装了32个导流装置,使本来急速的直线水流形成弯曲路线,研究水流速度对河道生态等影响。水流减慢有助为不同物种提供微生境,吸引淡水无脊椎动物及鱼类栖息繁殖,而导流装置上种植的植物则为雀鸟、蜻蜓及蝴蝶等提供栖息及觅食空间,令本来石屎明渠增添不少生境。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