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旺角及铜锣湾藥房出现大量口罩和酒精售卖,部分只有简单标籤,产地及品质成谜
新冠肺炎疫情下,消毒用品、口罩缺货,掀起全港抢购潮,市民经常排队几小时仍买不到。但近日在旺角、铜锣湾等“购物胜地”的藥房,却悄悄出现了大量酒精、口罩、搓手液,当中有一部分没有商标、批号及条码等产品讯息,但售价却颇高。事实上,非正规生产的酒精有可能没有消毒作用,而非正规的口罩更危险,在缺乏监管下,不仅佩戴者得不到防菌保障,甚至可能有致癌风险!有市民因难以辨别是否正货,在抢购这些消毒用品时颇为苦恼,希望政府有指引或者对藥房有规範措施,以限制他们出售不正规产品。
调查报道
大公报记者 杨天智(文) 调查组(图)
全城疯抢口罩,近日铜锣湾不少藥房有大量口罩出售,大部分声称来自印尼、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部分口罩只是简单地以袋子每十个封装起来,看不到任何产品说明,更不用说批号等讯息了。除此之外,亦有不少连产地甚至口罩有几层都没有标明的盒装口罩在藥房出售。大公报记者搜索了其中一个口罩品牌,在网上却很难找到相关讯息,唯一一间同名公司是从事仪器出口贸易,主要业务来自北美和欧洲,似乎与该款口罩无关。而记者在店内听到有顾客与老闆交谈时,提及该款口罩来自内地;但在之前相关的新闻报道中,有藥房老闆却表示这款口罩来自印尼。
市民叹难分真假
虽然产地不明、规格不明,产品讯息严重欠缺,这些“散装”、“简装”口罩还是在市面上大量出售,价格亦不便宜,十个口罩售价60至70元是常事,产地成谜的“简装”口罩亦可卖至400多元一盒。消费者伍小姐感慨:“我真係辨别唔到坚定流。如果政府有指引或者对藥房有规範措施去限制佢哋出售不正规产品,我觉得会好好多。”
实际上,生产口罩虽然简单,但作为医用品,生产后需经严格消毒才能使用。目前大部分口罩都是使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惟这种化学品具有很强毒性,是致癌物质,人体接触后可能导致水肿、腹泻、呼吸困难,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肝肾损害和溶血现象。所以,口罩生产出来后需要7至14日的解吸处理散去毒性。而现时因为需要高强度生产,有一部分口罩可能会作自然通风解吸。
有医生向大公报记者表示,先不说那些讯息不明确的口罩有没有做好杀菌消毒工作,或者有没有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解吸处理,单是现时市面上部分“散装”口罩,就很难保证在装袋过程中的卫生。“如果係正规厂家,生产工人都会包到严严实实,如果係散装口罩,你点知包装口罩的机器、环境如何。我讲噁心啲,如果负责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