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教育线上\揭DSE“死亡之卷”陷阱防犯错\大公报记者 杨天智

2020-05-01 04:23: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被喻为“死亡之卷”的核心科目中国语文笔试,将於5月4日及5月5日进行。因应防疫需要,佔14%比重的“说话能力”卷已取消。《大公报》根据去年考评局出版的《试题专辑》,总结了学生在答题时的表现和容易犯的错误,提提各位考生,避免错误重犯。

  卷一 阅读能力

  忌从字面推敲 曲解文章重点

  试卷一“阅读能力”分为甲、乙两部分。2019年的甲卷考核了《论仁、论孝、论君子》、《山居秋暝》、《始得西山宴遊记》三篇文言文;乙卷则考《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谈教训(节选)》、《海鸥》三篇课外文章。

  从2019年考生表现来看,情况与往年相似,但高下差异更为明显。在甲卷中,出现三分之一的考生不知道《山居秋暝》是什麼体裁的现象。乙卷综合要求较高,两篇讽刺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谈教训(节选)》)表达方式较为婉转,部分考生未能理解文章深意,所以表现不理想。《试题专辑》指,考生多就字面意思推敲文意,往往曲解文章重点。

  卷一有部分题目,考生总体表现差劣,大部分遇到的问题是答非所问。比如,《谈教训》文中“真正的善人,有施无受,只许他教训人,从不肯受人教训,这就是所谓‘自我牺牲精神’”一段文字,所考的是写作手法分析,但只有少数考生能指出“牺牲精神”本是褒义词,在这裏却用来反讽所谓的善人不接受别人意见;大部分人以为本题考问的是作者讽刺的对象,因而答错。

  另一条题目要求考生解释文言文《海鸥》中“燕不喻而去”的喻是什麼意思,能译作“明白”、“理解”的考生凤毛麟角。

  考评局《试题专辑》分析,无论是甲卷还是乙卷,考生在文字题的表现都较为逊色,阐述和分析的能力较弱,辨识写作技巧的能力较好。可见一般考生未能融会贯通,準确理解文章重点。

  卷二 写作能力

  注意审题 把握词语多层意义

  试卷二“写作能力”方面,考生可“三选一”作答,题目包括用指定句子“这句话,我会记上一辈子。”续写文章;通过对诗歌《想想别人》的体验或联想进行写作;谈谈对“读书无用”的看法。

  六成考生选择了第一题,且大部分体裁为家庭或校园生活,以抒情为主,考生大多能体现立意,少有离题,但对场景和人物刻画细緻,寄意深刻的作品不多。在写作时,部分考生未能突出为何“这句话能令我记上一辈子”,只写出某次事件,然后听到一句话,从而有所领悟便收笔,实际上难言“记一辈子”。

  《试题专辑》建议考生注意审题粗疏的问题,把握词语多层的意义。同时要注意立意、积累素材,平时可以多阅读经典著作,留意中外时事,吸纳其写作经验作为语言素材。

  卷三 聆听及综合能力

  结合声音内容试卷文字作答

  试卷三“聆听及综合能力”,分甲、乙两部分。甲部为方子晴同学的短讲内容及其后的讨论,乙部是方子晴就申请“2019中学生建设社区计劃”向丁老师请教的讨论内容。

  《试题专辑》指出,考生在做试卷时,不应只聆听声音内容,亦要同时留意试卷提供的文字,再结合使用。比如乙卷中,方子晴选择介绍哪两项宜居城市的特征,只在聆听材料中提及,而“2019中学生建设社区计劃”的完整目的,只见於阅读材料。

  除此之外,在进行写作时,考生也要注意语境和文章格式。在进行申请书写作时,部分考生的语气“过谦”,与申请书写作要求不符,容易失去申请人应有的自信。同时考生也应该做好整合工作,紧扣材料进行扩展,同时将内容清楚分类,置放在不同段落。

  《试题专辑》同时提醒考生,19年考卷字迹潦草难辨的略多於往年,籲今年的考生注意避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