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粉饰邪恶:将犯罪“崇高化”

2020-05-10 04:23: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9年的香港,一些词语被反中乱港势力强加了超越其本义的意涵。这种修辞上的鬼蜮伎俩不仅充满恶意,更以颠覆法治的姿态为违法犯罪“洗白”。

  “装修”。修例风波发生以来,示威遊行几乎每次都以打砸纵火公共设施和私人财物等暴力行动收场,港铁车站、中资企业营业网点、反暴力人士开设的店舖屡屡遭难。而在黑暴分子的语彙中,暴力洗劫店面被称为“装修”。“连登”上传播的一款名为《香城Online》的遊戏,引导示威者效仿、代入遊戏角色,充当“哨兵”(望风报信)、“装修师傅”(打砸烧)、“魔法师”(投掷燃烧瓶、纵火),打砸“蓝店”(即爱国爱港人士开设的商店)。

  为了替违法行径寻找行事依据,去年12月开始,“连登”上广泛流传一张所谓“蓝黄商店地图”,号召拒绝去“蓝店”消费、“装修蓝店”,削弱“蓝丝”力量、壮大“黄色经济圈”,“为光复香港奠定经济基础”。经过诸如此类歪理邪说的粉饰包装,违法犯罪被披上貌似“合理”的外衣,俨然成了“崇高的事业”。

  “私了”。暴徒无视法律滥用私刑、肆意围殴虐打持不同政见市民,却将之轻描淡写为“私了”,“不惊动警方”。去年10月6日,香港艺人马蹄露因拍摄暴徒的破坏行为,被蒙面人士殴打至头破血流;11月2日晚,多名蒙面暴徒在旺角围殴一名市民,直到他倒地无法动弹后,还扯去其上衣、长裤及内裤“示众”;11月11日,马鞍山一处过街天桥上,一名市民斥责暴徒堵路破坏,被暴徒淋浇易燃液体点燃烧至重伤;11月13日,暴徒以暴力阻挠市民上班,扔出的砖头击中70岁的清洁工罗长清,令其不幸身亡……

  针对普通市民的桩桩暴行令人髮指,但反中乱港头面人物却极力将其“英雄化”“浪漫化”。梁家杰宣称“暴力有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杨岳桥鼓吹“有案底令人生更精彩”;刘颕匡等人叫嚣“反抗暴政,为子孙留下美好家园”。在“连登”等网络论坛上,违法暴力被描绘成“迫不得已”“先下手为强”。

  “保卫战”。被包装成所谓“保卫战”的香港中文大学、理工大学的校园暴乱,成为香港教育史上的可耻一页。去年11月11日起,部分暴徒佔领中大校园,筑起防线与警方对垒,以汽油弹、石块、砖头、自製投石机及弓箭等攻击警方。几乎同一时间,另一部分暴徒进入香港理工大学与警方暴力对峙,焚毁理工大学附近行人天桥,发射的弓箭几乎射穿警察小腿,警方执法车辆也被汽油弹大火吞没。

  “无论反中乱港势力如何费尽心机美化暴力,也无法掩盖其违法犯罪的本质。”

  但在“脸书”等社交媒体上,以武力攻击警方的暴行,被美化为维护正义、保卫“香港民主堡垒”的战争,是青年学生自发的抗争。施暴者以正义者姿态宣称,“中大保卫战”“理大保卫战”必将“载入史册”。

  但是,无论反中乱港势力如何费尽心机美化暴力,也无法掩盖其违法犯罪的本质。修例风波以来,香港警方已依法拘捕超过7000人。今年4月18日,警方拘捕了包括黎智英、李柱铭、何俊仁、区诺轩等在内的15人,罪名包括涉嫌组织和参与未经批准的集结等。

  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义正词严地指出,在香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人可以凌驾法律或犯了法而不需面对后果。如果有证据显示任何人犯法,无论是什麼身份或背景,都要面对法律制裁。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