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历年DSE播毒试题(部分)

2020-05-14 04:23: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3年通识教育试卷

  选答题之中的其中一题展示了三幅照片,包括港人参与维园六四烛光晚会、港人登上钓鱼岛,及港人为四川地震捐款赈灾,提问考生两个分题,包括:“你认为有什麼因素,驱使港人参与一些类似照片所示,与国家有关的重大事件?”及“‘香港人参与国家有关的重大事件会加强他们对国民身份的认同。’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看法?”

  试题蓄意强化反国民教育事件的影响,与当年开始出现的“佔中”炒作相呼应。

  2014年通识教育试卷

  题目以“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和“民间人权阵线”举行遊行的照片,以及2004年至2012年期间的公众活动及相关检控数字作为资料,前者要求考生说明两项政府的管治困难;后者要求考生指出社会两项出现矛盾的“核心价值”及其后果会否趋於严重。另再要求考生评论以示威遊行的方式与提高生活质素的看法。

  当年许多考生坦言:“不明白张图想表达什麼”。据悉,“政府缺乏认受性和合法性,公众不认同和不尊重政府”竟是该题的高分答案。

  2015年通识教育试卷

  引用两段报刊资料,其中一份引用了香港记者协会就新闻自由立场偏颇的误导性调查,绝大部分篇幅唱好“新闻自由”,并列举诸多“好处”,第二段资料末尾提及“新闻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各国可以依法制约新闻自由”,但无具体表述。

  以误导性调查为资料,要求考生回答,多大程度同意“高度的新闻自由会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今年DSE通识科考试的政治题再次引用记协这一调查,要考生评价“香港的新闻自由是否倒退”。

  2016年通识教育试卷

  列举美国、香港特区、埃塞俄比亚、中国等六地的“民主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评分,要求考生回答两项评分有无关係;又要求考生解释,是否认同“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和立法会的组成更具代表性,会提升香港的全球竞争力”。

  对考生植入“民主指数”、“全球竞争力指数”两者相关的印象,灌输反对派“真普选”的政治主张。

  2017年通识教育试卷

  引用一幅漫画,其中描述一名形态傲慢的富人称“如今在中国的生活很好”,以及一对贫穷的父子称“我们已有三天没吃饱了”。

  加上2015年单年数据,意图引导考生从漫画内容得出内地贫富悬殊的结论,却不提中国内地改善贫富差距的努力与成效。

  2017年历史科试卷

  引用“某压力团体”1982年的意见调查,其中称七成受访者期望香港维持英国殖民地现状,要求考生“推断香港人对香港前途的一项忧虑”。

  引用中共1945年前后的文章与报告,要求考生回答是否认同“中共於1949年掌权后,其指导原则较掌权前出现了巨变”,但不提供任何客观形势变化的资料。

  大公报记者整理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