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限聚”见效 不让慈云山成“愁云山”

2020-08-03 04:23: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第三波疫潮爆发,慈云山惨成重灾区,区外人都敬而远之,究竟区内现时是否处处病毒?大公报记者为了探查真相,日前戴上医护手套,模拟市民触摸区内各种公共设施及物件,收集环境样本交与检测中心化验,结果证实全部样本都没有新冠肺炎病毒。

  对於这个看似反常的结果,有传染病专家分析,其实是区内爆疫后密密消毒清洁,加上“加辣限聚令”及“口罩令”等措施下,少了人出街,令环境感染风险大大降低。不过他提醒市民,这也说明人与人接触和飞沫传播是主要的播毒途径,口罩一定要继续戴,更不能聚集。近日源头不明的个案爆不停,市民绝不能掉以轻心,别让慈云山变“愁云山”。\大公报记者 冯锡雄(文) 摄影组(图)

  第三波疫潮爆发以来,慈云山变成市民眼中的“疫区”,截至昨日(2日),区内累积超过224宗确诊个案,居民出入担惊受怕,坦言感觉被朋友“标籤”,区外人尽可能不会踏足慈云山,避免沾上病毒。为拆解社区播毒疑团,记者在7月22日到慈云山多个地方,抽取环境样本实测,了解真相。

  五项均为街坊常做举动

  记者进行了五项实验,每个项目也更换一个医护手套,首先在慈云山中心内,触摸扶手电梯和升降机按钮,然后到港泰护老中心所在大厦的外围,接触周边大厦入口的门柄和附近的楼梯扶手。慈云山区内食肆林立,但受疫情所累,生意一落千丈,记者在多间食店揭餐牌、摸餐桌、拿牙籤筒,每一个动作,也是街坊经常会做的举动。

  慈云山位处山上,居民出入该区,一般会乘搭短途车,再转乘港铁或巴士。记者到邻近的钻石山港铁站,模拟市民搭交通工具时,触摸电梯和列车扶手,让手套沾染环境样本。

  近日城中热话是“银纸播毒”,有人甚至在网上教人“洗钱”。记者从的士司机手上,取得几张找赎得回的纸币,连同慈云山区内样本,以“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one-step real time RT-qPCR)”方法,交与香港标準及检定中心(STC)化验,化验的试剂技术,符合美国食品与藥物管理局(FDA)及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的安全指引。

  经过一个星期,报告证实五个样本均没有检验出新冠肺炎病毒,测试结果令记者也吃惊。

  “结果并不意外,因为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染途径,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飞沫!”香港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主席梁子超解释,虽然新冠病毒可以依附在物件上存活数天,理论上双手碰到后,再触摸眼、鼻、口,有机会受感染,但除非在密蔽的空间内,否则相对人与人的接触,风险仍然很低。不过,本港确诊个案,仍然日日破百,部分源头不明,他呼籲市民减少去人多聚集的地方,在公共场合必须戴口罩。

  议员:反映清洁有效防疫

  “最危险的地方,原来最安全!”立法会议员陈凯欣认为,检测结果令人鼓舞,反映区内防疫清洁工作做得不错,但本港继续有源头不明个案,感染群组分布多区,市民仍不能掉以轻心。

  立法会食物安全及环境衞生事务委员会成员柯创盛认为,环境检测未见病毒是好消息,但疫情仍然严峻,要慎防病毒经人群聚集继续散播,限聚令仍然必须继续维持,早前反对派议员举办所谓“初选”,乱港分子发起违法聚集,也跟抗疫背道而驰,呼籲他们放下政治分歧,同心抗疫。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