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抗疫科研/港大研病毒基因排序 追测疫踪

2020-08-14 04:23: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共衞生学院教授 潘烈文

  本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反覆,而对於病毒的传播模式,科学界仍未有定论。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共衞生学院教授潘烈文率领团队开展“香港的2019冠状病毒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将透过大规模基因排序测试,找出病毒传播模式及变异可能,协助政府控制疫情。该研究月前获食物及衞生局医疗衞生研究基金近950万元拨款资助,为本批获拨款最高的项目。为尽快追测病毒传播的蛛丝马迹,潘烈文及其团队争分夺秒。潘教授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时间唔等人,我哋用尽全力,甚至是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同时间竞赛,做得几多都尽做。”/大公报记者 黎慧怡

  17年前沙士爆发,潘烈文是最先破解首个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序列的人。今年新冠病毒来袭,潘烈文根据沙士时期的经验,早於病毒爆发初期,他与团队六日内便研发病毒快速测试试剂,找出确诊者。而至今疫情反覆,确诊人数逾4000,亦出现不同的群组染疫案例及不少无源头感染个案。如何找出病毒源头及传播模式?潘烈文表示,团队将以基因序列测试的方法,拟在香港病人身上抽取样本,透过其基因排序找出病毒传播的蛛丝马迹。

  探究病毒抗原有否变异

  潘烈文指出,他的团队曾参与研究首宗宠物狗感染新冠肺炎个案,通过基因排序发现,病毒由主人传染给狗隻。他说,早前坪石邨“彬记粥麵美食”的新冠病毒感染群组及的士司机群组,除了根据患者行踪外,均利用基因排序的方式证实为群组感染。而有些源头不明的个案,亦可透过基因排序与其他群组对比,从而产生关联。

  但潘烈文坦言,做一次基因排序需要数千元,以往没有资源做大规模基因排序的研究,现时获政府约949.23万元资助,研究为期一年,可测试更多样本。团队亦拟进一步探究病毒抗原是否变异导致更广泛的散播,潘教授说,这也影响新冠病毒疫苗的设计。

  由一月疫情爆发至今,潘教授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有会议时则更迟收工,有时回家吃完饭也要继续工作,形容这是科研人士“最起码”的工作时间,他又笑言:“沙士之后都未试过咁嘅(工作)模式!”有同事打趣道,半年以来所做的工作,似乎是平时用一年完成的量。他坦言,新冠病毒病的研究比平时的科研节奏赶,“时间唔等人,我哋用尽全力,甚至是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同时间竞赛,做得几多都尽做。”

  食衞局再拨5900万资助23项目

  与沙士期间相比,潘教授认为,现时科技更加成熟,但新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比沙士时期严峻得多,而且未见有控制迹象,社会需长时间拚搏。至於目前市民可能出现“抗疫疲劳”,潘教授呼籲疫情当前,市民应理性冷静面对,相信专业人士的意见,理解到所有措施是为了整个社会以及下一代,要多加忍耐和接受,共同走出低谷。

  为资助本地大学进行新冠肺炎研究,食衞局上周三再拨款5900万元资助23个项目,这是继4月27日批出的1.11亿元予26个申请后的第二批拨款。在六间申请拨款的大学当中,香港大学获最大笔拨款,佔约2067万元。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