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香港不能等 应把握历史机遇

2020-10-22 04:23: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联办主任骆惠宁(中)强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是香港重大历史机遇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连日来在香港社会引起热烈反响。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充分提振了香港社会各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政商界人士、创科及青年界别纷纷举办座谈会,畅谈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的看法,并就两地合作、融合发展建言献策。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前日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不仅是深圳经济特区等内地城市的机遇,亦是香港不可错失的重大历史机遇。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香港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再创辉煌。\大公报记者 冯瀚林、周宇、刘越琦、文轩

  加强政府管治能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谭耀宗:

  深圳特区40年一直坚持解放思想,这对香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特区政府不单要解决固有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也要改变原有的“小政府大市场”的管治思维,结合香港现时的实际情况,发展出一套适合香港的管治思维,才能带香港突出重围。特区政府必须要加强管治能量,平衡社会、资本与政治之间的力量,以市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展现出新的管治风气。深港两地的协同发展一直都存在,香港更要坚持“一国两制”,更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为香港市民,特别香港青年创造发展的机会,增强向心力。

  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唐英年:

  我对习主席重要讲话有三点领悟:第一是坚定不移贯彻实践“一国两制”。正如习主席指出,要全面準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为香港带来鼓舞;同时亦要珍惜香港成功发展的经验,并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二是粤港澳大湾区扩大开放的新格局。第三是国家内外双循环的新时代大政方略。香港要更好发挥优势,例如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进出、高效的金融基建、稳健的法律基础、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準及优质的专业服务等。

  提升治理水平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吴良好:

  习总书记讲话中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十条宝贵经验,对香港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例如第一条经验“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结合香港问题思考,“一国两制”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首创的伟大事业,必须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香港社会要有危机感,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勇於变革一切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不能满足民生所需的旧制度旧框框,形成全社会呼籲变革、支持变革、推动变革的氛围,不断提升特别行政区的治理水平和能力。

  促进三地“全流通”

  全国政协常委、经民联监事会主席林建岳:

  要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现有香港与内地各项协议和自贸区“负面清单”的基础上,整合制定更加开放、最短最少的粤港澳大湾区版“负面清单”,进一步降低粤港澳三地的市场准入门槛,拆除现时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壁垒和障碍。粤港澳三地应大力促进和拓展货物、服务、资金和资讯的“全流通”。另外,金融是香港的最大优势产业,建议扩大沪深港股通每日交易额度及降低南向投资者参与门槛,同时加强吸纳中概股在港第二上市。

  发挥合作创新模式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蔡冠深:

  香港在国家建设中的功能依然无可替代,而香港的金融、贸易、航运,以及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都与国际接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关乎中国双循环新格局的成败。深港双城,是大湾区的核心所在,也是内外双循环8字形格局的战略枢纽。港深加起来经济规模超过四万亿人民币,两地如果能优势互补,发挥好“华尔街加硅谷”的合作创新模式,并在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亚太理财和结算中心方面作出新的突破,则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优势化为发展动力

  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

  深圳的发展经验,非常值得香港学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有决心和意志迎接挑战,奋起直追。香港坐享特区“两制”的制度优势,与世界经济体系高度接轨,应该将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寻求突破。第二,要有强而有力的执行力,将好的政策贯彻到底。第三,拥抱祖国内地就是拥抱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习主席为香港立牌指路,香港必须紧密配合深圳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

  鼓励青年创业创新

  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卢文端:

  在珠三角城市建立具有相当规模的“香港青年创业园”,集中打造具完整设施的创业园区,提供制度完善、办事程序简便的营商环境,协助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香港特区政府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推出多种鼓励措施,吸引香港青年进驻“香港青年创业园”,并设立“大湾区青年创投基金”,为年轻人的初创企业提供财政及支援,鼓励青年创业创新。此外,粤港两地政府应共同推出恒常性和升级版的“大湾区青年实习计劃”,提供有吸引力和具挑战性的实习岗位。

  推动湾区便捷流动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施荣怀:

  就推动大湾区要素便捷流动提四点具体建议。一是尽快恢复两地正常交流。疫情持续下,两地居民最关心的就是粤港何时能相互豁免检疫通关,这是恢复两地正常交流的最急切任务。二是贴地政策应先行先试,如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三是增强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为青少年到内地学习、工作及生活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多实习计劃。四是加强跨境基建,如两地政府应继续谋劃加强港深机场互通。

  “双引擎”造就新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对照看,就会发现深圳和香港是大湾区的“双引擎”。“双引擎”造就新机遇,例如中央近日出台《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範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支持深圳突破现有的体制机制框架,先行先试,与香港接轨。如果香港先完成港深接轨,将为香港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港深两地携手,完全有能力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做出更大贡献。

  推动妇女界融入湾区

  香港各界妇女协进会主席何超琼:

  香港有不少创新科技人才,多家本地大学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方面的排名都在全球领先的地位。数据显示,香港在过去十年,修读本科的女生佔比一直超过50%,近年修读研究院课程的女生更超过60%,但这些行业都给人感觉以男性为主。妇女界在融入及加大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同时,应该加强各个板块的联繫,继续运用好香港妇协等社团力量,扶植香港年轻女性,为她们提供平台,打造更多机遇,让她们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借鉴深圳成功经验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

  对香港来说,不是应该模仿深圳已做了的事,而是学习深圳的思维模式──拥抱创新、拥抱改变。香港的未来不仅要保持已有的竞争力,更要走出舒适圈,增强自己,不能一直安坐在过往的成功上。香港要“再出发”,也要以人为本,要创造一个更公平、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让所有的香港人都能够分享到发展的红利,让整个香港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的成功,为香港寻找未来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加强港生内地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

  当深圳一次次接过中央“礼包”的时候,也是香港的机遇。香港完全可以也应该牢牢把握,和深圳共同主导粤港湾大湾区建设,携手发展。从过往举办香港金融行业国情研习班的经验,看到很多业内青年从未有参与国情班的机会,而参与过的青年都认为大开眼界、对国家多方面更为了解、更认同祖国的发展、对作为中国人更感自豪。建议香港政府把到内地交流作为学校通识教育的必修内容。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