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理大倡内地交流纳正规课程

2020-12-15 04:23: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理大暂任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石丹理(左)建议政府在本港大学进一步推行短期内地交流项目

  【大公报讯】记者黎慧怡报道:回归以来,各界在大中小学举办不同形式的内地交流活动,以增进年轻人对国家的认识,惟缺乏系统性评估以视成效。香港理工大学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短期内地学习项目有助本地大学生增强国民身份认同,促进他们对内地的积极看法和正面态度及提高跨文化能力。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可考虑将短期内地交流元素纳入正规课程,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并系统地评估交流成效,以提升短期内地交流项目的深度和阔度。

  研究团队於去年1月至暑假期间,招募380位来自八大院校的本地大学生,参与为期一至八周的短期内地学习项目,包括文化交流团、暑期课程及服务学习项目。参与学生於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填写网上调查问卷,回应关於跨文化能力、对中国内地及内地民众的看法、国民身份,以及对国家的认同的问题。此外研究人员为当中42位学生参与者以及16位项目导师进行个人访问,以深入了解他们的项目经验和看法。

  研究发现,学生到内地短期学习体验后,其跨文化学生的跨文化效能及跨文化沟通意识有显著提高,如在“互动放鬆”、“尊重对方”等方面分值均有明显上升,对内地及内地人的态度和看法变得更为积极和正面,暑期课程及服务学习项目对学生的影响显著。

  在国民身份认同方面,以最高分10分计算,学生在项目开始前“中国公民”身份认同分值为5.98分,完成项目后提高至6.26分,表明对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身份认同有所提高,同时对“香港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民族一员”的认同强度亦有提升,其中港人身份认同在项目前后均为最高。

  两地青年共同话题多

  带领研究的理大暂任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石丹理表示,有一名学生在反思报告中指,自己原本抗拒与内地生共事,但在短期学习体验期间发现,内地大学生相处起来与港生无异,两地年轻人亦有很多共同关心的话题。他表示,希望大学生多参与该类交流项目,从而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及关注社会和国家,并建议政府在本港大学进一步推行短期内地交流项目,分配额外资源及增加拨款,优化项目设计,以及将参与内地或海外交流项目纳入正规课程,并鼓励学生自愿参与等,以促进交流项目的学习成效。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