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警察从去年黑暴开始已拘捕逾万人,但检控人数只有2000多人,而完成司法程序只有800多人
观塘裁判法院昨审理20岁学生拒捕案,裁判官屈丽雯指出,两名警员未有在书面供词及记事册记下被告拒捕的详情,可信性成疑。一名高级警员称,当时跪在被告左边,而被告反身推向警员,两人起身相距10呎和三个身位。裁判官认为,10呎明显超过三个身位,认为高级警员的讲法不合逻辑,加上该警员认不到被告的衣着,所以裁判官不接纳高级警员的供词。
倡设24小时法庭
另一名警员作供时表示,他抱着被告时,被告有反抗和转动,而被告用手和手肘推向他。不过,警员记事册及书面供词只有“反抗挣扎”的概括指控,没有详情,口供可信性存疑。基於疑点利益归於被告,所以两项拒捕罪不成立。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认为,很多市民都觉得裁判官以警察口供不可信为由,实际是变相“放生”暴徒。他认为,律政司一定要坚持上诉,还警察清白。假如法官长期针对警员,市民对司法机构的信心也会下跌。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法学教授傅健慈认为,去年黑暴相当期间,警员可能要每日工作十多小时,未必有时间记下案情较轻的案情,警员没有写下记录也是情有可原。若因为技术失误而让被告脱罪,是相当可惜的。傅健慈建议香港应该仿效英国,设立24小时的法庭,加快审理黑暴案件。
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席、大律师马恩国表示,要加快处理黑暴案件的话,24小时法庭是可以考虑。法院需要增加人手,就要以更丰厚的薪酬吸引人才,否则黑暴案件只会一直积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