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港专家揭大厦存在渠管播毒隐患 提供五招让市民自救

2020-12-30 04:24:02大公报 作者:解雪薇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 东头邨贵东楼早前有住户确诊,揭发渠管播毒危机\大公报记者贺仁摄

楼宇喉管及通风不当,暗藏爆疫危机!香港工程师学会等四个工程学会成立联合工作小组,拆解渠务及通风存在的五大传播隐忧,列出问题清单,呼吁市民定期自我检视居所喉管播疫隐患,减低病毒散布风险。小组指出,楼龄30年或以上的大厦属“高危族”,经多次转手及自行改装喉管及排水系统,亦会增爆疫风险。业界建议政府尽快设立渠务工程人员注册制度、要求住宅大厦分开地台去水管与粪渠、规定天台通风管应高于屋顶2.5米或置于天台中间等,减低管道“播毒”风险。

疫情爆发以来,接连有大厦经喉管播毒而爆疫,部分疫厦居民须连夜撤离。香港工程师学会屋宇装备分部、英国屋宇装备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英国特许水务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及屋宇设备运行及维修行政人员学会昨日举办联合记者会,从工程角度分析渠管和通风潜在的传播风险问题,提出短中长期应对方案。

业界倡加高天台通风管

多幢疫厦的教训显示,U型隔气管问题处理不当,最容易成为播疫隐患。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栢梁解释,将地台排水管连接独立污水渠,与连接坐厕污水管及洗手盆去水管的污水及废水管分开,可避免“污染源”从其他出水位倒灌回单位内。而为避免“扰流效应”令顶层单位住户染疫,住宅的排气管须接驳到天台的正中央,并加长至高于屋顶的2.5米。

源栢梁补充,学会早前以黄大仙东头邨贵东楼作电脑模拟,发现若排气喉移至天台中央,并加长到2.5米,排放出来的大部分污染物可于空中被吹散。

小组建议,进行喉管工程安装或改装时,应适当接驳,包括坐厕污水渠接驳至室外的气喉,U型聚水器或隔气适当安装,渠管应有适当斜位去水,喉管接驳口要封实,若怀疑接驳之主要喉管表面有破损、裂纹,应立即涂上防水物料,并尽快通知承建商或管业处跟进。此外,市民应经常为U型聚水器注水,并要避免在喉管上放置重物,如喉管有破损应尽快维修。

检查抽气扇减少污染源

抽气扇使用不当亦会令室内受污染风险大增,无论厨房或厕所,市民应根据情境调节换气扇及天井窗,降低从渠漏和室外引入“污染源”,亦可通过加大鲜风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自检时,市民可通过目测检查管道和支流管道是否存在破裂,连接错误的问题,坐厕去水时可观察是否出现连续水波且闻到异味,亦可询问邻居如有相同情况,并向管业处询问等。

英国特许水务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会长李锦皇表示,水喉匠质素参差引人忧虑,曾有报道称有维修工人没有将坐厕接驳气喉,此类小型工程隐患重重且难以监管。他指出,外国会要求供水及排水维修人员注册,但本港则缺少排水的渠务注册制度,希望政府能完善相关制度。

长期而言,小组认为,渠管施工人员应注册,确保装维或维修渠务工作未有违规,同时亦应有注册专业工程师负责监察渠务工作;成立基金支援有需要大厦住户进行渠务改善工程;分开污水管与去水管来减低传播风险。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