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最后一个人力车伕 不敌暴疫退休\大公报记者 王欣(文) 文澔(图)

2021-01-17 04:23: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洪伯在60年代开始拉人力车,一转眼已过了半个世纪。

  鲜红色车身、绿色斗篷,富浓厚中国色彩及旧香港情怀的人力车,可能从此在香港街道绝迹。年届80、香港最后一名人力车伕洪伯,近几年努力为人力车延续“寿命”,可惜受到黑暴及疫情双重打击,旅遊业冰封,他慨叹已接近一年无拉车、无车外租:“连开工着的黑布硬底鞋都停产无得卖,唔想退休都要退休!”纵横香港街头半世纪,人力车不敌时代巨轮,悄悄从街头走进了历史。

  大公报记者到观塘一公屋单位探访年届80岁,香港最后的人力车伕洪超平。洪伯向记者展示年轻时拉车的一张张黑白旧照,细说当人力车伕半个世纪的苦与乐。洪伯多年来在阳光下劳动,满脸风霜,近年做过肾病手术,拉车多年引致脚患,虽然健康大不如前,但对答时仍声如洪鐘。

  洪伯说,退休决定实在有点不情愿,“无办法啦,年纪大,今年我80啦,加上身体转差,想拉车都有心无力。”他又指自前年发生黑暴,暴徒四处破坏,加上今年受疫情影响,旅客绝迹香港,连出租人力车给商场搞活动都停顿,零收入下其六部人力车摆在中环天星码头封尘多时,但又要维修保养,有支出无收入,实在难捱。

  一张张洪伯与人力车的旧照片,每张都蕴含着故事。“呢个係我旧拍档郑伯,移咗民(过身)。”洪伯忆起故友,唏嘘地说:“佢拉客,我载客,有时到我拉客,唔係点同其他同行争生意?”

  风光时期日赚千元

  洪伯其后带记者到中环天星码头,介绍他现有的六辆人力车,娓娓道来昔日建立的人力车王国:“这架车我自己弄的,最高峰我拥有13辆人力车,生意都唔错㗎。”洪伯年轻时由内地海丰经多次偷渡,结果在50年代在港定居,初时投靠亲戚在蓝田的木屋居住,并在山顶找到一份花王工作。至60年代,父亲劝他趁后生“落山”闯天下,有日,他的四叔叫他到中环拉人力车,洪伯还取笑四叔“每次见你(四叔)在车上瞌眼瞓,边有钱赚!”

  四叔反驳:“有钱赚告诉你吗?今朝早已有百多元落袋了!”当时皇后码头广场每日排满约一百辆人力车,像今日的的士站,有些出租至上环载货,也有接载外国旅客,洪伯见收入是他做花王的一倍,决定入行一试,就这样做了大半生车伕。

  外形高大、笑容亲切,以及凭着“唔鹹唔淡”独特的“洪式英语”,是他接载遊客走天涯的三大撒手锏:“佢(外国遊客)好豪爽,大多都是‘捞青厨(no change不用找赎)’。”洪伯向记者示範拉车多年学识的一两句半鹹淡简单英语,如“烤妈储(How much)、捞阿婆(no problem)、温恒着(one hundred);地方名如靓唛(Landmark)。洪伯拉车多年见多识广,“见佢笑笑口,孭住部靓相机”通常都是唔讲价的豪爽客。”勿以为洪伯只懂拉车,他亦有留意国际新闻,尤以近年美国发生的乱象,“最衰个总统特朗普,有姿势、无实际,又霸道,输咗选举又唔认衰,希望佢落台后世界秩序会回复正常。”

  洪伯忆述人力车最风光的年代是1997年前,每日收入近千多元。2003年沙士收入大减,其后市面复甦,遊客量渐增加,他一口气在内地製造多部人力车,最高峰时拥有13辆,聘请其他车伕拉车。惟搬了新码头,遊客直接上天桥入中环,洪伯转到山顶去摆摊,专门影相收钱,但遇到不少激气事,如自由行遊客明刀明枪偷影,他强调影人力车相片要收钱,被对方反唇相讥,洪伯觉得无瘾索性离开山顶,重返码头。洪伯说时“职业病”发作,他一眼关七,指向天桥一名行人大叫:“喂!唔好偷影!”未几,一名路过妇人喜见人力车,她走近叫丈夫拿手机“快摄”,洪伯不满地说:“影相要畀钱㗎!”

  盼有缘人接收六车

  千禧年后,商场宣传揭起怀旧风,人力车寿命得以延续。洪伯亦与时并进找人设立Facebook专页,希望可为人力车生意转型。惜好景不常,香港受黑暴及疫情打击,近一年零收入,加上年事已高,现在只能把六部人力车摆在码头封尘,望“有缘人”出价接收。洪伯打趣说:“连我开工穿着的黑布硬底鞋都停产,想唔退休都唔得啦!”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