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菜又称“盘菜”,是香港围村的传统菜式,已有数百年历史,但其起源说法不一。根据流传最广的说法,盆菜约在800多年前诞生,相传南宋末年,皇帝赵昺逃难至香港新界围村。为招待落难皇帝,原居民盛情款待,将仅有的食物加热,层层叠叠共放在木盆内。皇帝饥寒交迫下,顿时觉得盆菜是天下最美味的佳肴。另一个说法是当时遭元兵追杀的文天祥,逃至广东宝安县,当地村民将家中的食物拿给他,宋兵把菜煮熟,却没有食具,村民建议用大盆装着,方便宋兵围盆而食。
“盆菜”亦有多重寓意,围坐一起,象征阖家团圆,满堂吉庆;而食材丰富,预示来年丰衣足食;当上枱时食物摆得满满的,意思是祝福赚到“盆”满钵满,兴旺繁荣。至於食材也有吉祥的寓意:萝蔔菜头取自谐音“彩头”;枝竹代表知足常乐;鱼丸表示年年有余;蠔豉寓意“好事”;慈姑则有“添丁生子”的意思;虾与“哈”同音,意指来年“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