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感染控制中心内,检测机器“8800”为全港首次使用,检测量高达每8小时处理900至1100个检测。\大公报记者贺仁摄
【大公报讯】记者吴嘉铃报道:由中央援建的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将於下周五(26日)起分阶段投入服务。为确保中心能持续提供稳定服务,中心设有电子系统监察,能“透视”墙内硬件状况,加快应对突发设备故障及维修速度。中心同时引入智慧化模式运行,患者可自行量度体温、血压及脉搏等数据,方便医生随时掌握患者最新情况,方便诊断之余,还有助减低传播风险。
疫情期间先后有八间医院的负气压系统或火警警报系统出现故障,导致隔离病房一度需暂停运作,不但加剧负压病床供应压力,更影响数十患者。为免重蹈覆辙,用於接收及治疗新冠肺炎确诊者的感染控制中心,自设计开始已经採用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不但可用於指导工程设计与施工,更有助遥距监测及日后维修。
医院管理局高级行政经理(基本工程)翟荣邦表示,BIM可管理及遥距监测隐藏於墙内或天花板内的设备,加快维修速度。他解释,若在普通医院发现喉管等硬件装备出现问题,需要腾空病房,掀开天花板才可进行检查,既耗时又会对医护人员和病人造成困扰。“作为传染病医院,须确保提供一个持续而稳定的硬件设备。”
患者自行量体温血压减接触
此外,中心亦引入大量智慧医院元素,九龙西医院联网总行政经理(规劃及发展)曾子充表示,院内配备众多智能化设施,实行现代化护理。病人入院后会提供智能身体检测服务站,院方会先播放影片,教导患者如何自行量度体温、血压及脉搏,所有量度结果会自行上传至系统,方便医生掌握患者维生指数,而且可减少医患接触。
曾子充亦称,中心强调“无纸病房”概念,减少病区的物资传递,配合感染控制需要;并设立遥距诊症及可移动的维生指数机,方便诊断和医患沟通。而为配合患者隔离需要,中心亦会提供网络和充电插口。
感染控制中心共有六座病房大楼,提供816张隔离病床,其中48张隔离病床会率先在本月26日投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