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避风塘污染追源3丨南区石滩垃圾成山 游人步步为营

2021-04-22 04:23:38大公报 作者:叶浩源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记者早前随义工团到南区一海边石滩执垃圾,现场所见,废物种类琳琅满目,短时间内各人已执出一大袋垃圾。

  政府施政报告提出“跃动港岛南”计划,提升香港仔和黄竹坑一带的文化及消闲设施,包括香港仔避风塘和海滨长廊。不过,香港仔避风塘一带的海洋垃圾污染问题却为人诟病,影响南区“重生”。大公报记者早前随义工团到南区一海边石滩实地考察,发现垃圾堆积如山,游人行过步步为营。

  有环保学者指垃圾影响海洋生态平衡,最终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渔农界议员何俊贤建议招标要求由单一承办商拆细标书,放宽入标门槛从而提高竞投力,并修例放宽执垃圾的船种限制,设津贴制度鼓励非承办商的船隻收集海上垃圾,实行“全民扫海”改善海洋环境。

  机油口罩洗衣机 包罗万有

  为了深入探讨香港仔避风塘一带海洋垃圾污染问题,大公报记者早前随义工团到香港仔避风塘以东,毗邻南湾的防波堤和石滩执垃圾,进行实地考察。现场所见,石滩上的垃圾堆积如山,废物种类琳琅满目,体积小如口罩、胶樽、饭盒、电脑显示屏,大则有洗衣机、车胎、胶桶及大型喉管等,甚至发现几桶疑似弃置机油,需要特别通知政府部门回收处理。近岸位置的海面,亦有疑似油污漂浮着,水面出现反光幻彩。

  漂入避风塘 垃圾积聚

  组织发起人冼力求(猫哥)表示:“这里的污染情况属十级严重,基本上每行一步都踩到垃圾,而且已经喺度好耐,好多仲沾咗油污,你睇佢哋‘黑麻麻’咁就知!”记者查问为何这里沦为垃圾重灾区,他解释:“因为这裏是避风塘的尽头,海水进去后就好难出返去,垃圾沿潮水通过防波堤入口,就积聚于两岸上。加上附近有些船厂、船舶驶过及停泊,通常近岸设施多的地方,垃圾都会相对较多,特别是一些家居垃圾,我甚至见过有废置床褥、雪柜及洗衣机。总之多人的地方就难免多垃圾。”

  猫哥执起一条尼龙绳举例称,尼龙基本是塑胶,经过日晒雨淋会慢慢地变碎,曾试过执起尼龙绳及塑胶杯时,竟碎成粉末,落入海中,鱼张开口就食,最终人类食海鲜如同“食胶”。他形容这类垃圾“想执都执唔到”,慨叹无奈。活动当日,共有35名义工参加,最终收集到142袋垃圾,每袋平均重五公斤,再以人链的方式往大马路传送,由食环署车辆和人员运走。

  海洋垃圾对大自然构成威胁,亦影响人类健康。非牟利环保团体“世界绿色组织”行政总裁余远骋博士说:“海洋污染其中一个问题是造成温度变化,影响水质和海洋生物的生态。例如令海龟的性别偏向一边,海水酸化亦令一些有壳和甲壳类生物的壳钙化,甚至出现‘无壳’的情况。久而久之,影响生物的生存和海洋生态平衡,经过一连串的食物链关系,从而影响整个环境状况,包括气候暖化、环境污染等。最终人类亦会受到影响。”余远骋续表示,不少海洋生物更会误食垃圾,如在海龟的肚内发现胶袋等废物。

  29%海上废物来自香港南

  环保署于2015年4月发表《香港海上垃圾的源头及去向调查》研究报告引述,海上垃圾有大约80%源自陆地,包括从避风塘、码头、沙滩及海滨等地区流入海洋,其余20%则假设源自海上活动,包括船舶、渔船、近岸钓鱼及船上活动等。当中,从本港地理分布及以重量计算漂浮垃圾总量,尤以“香港南”海域占比最多(29%),其次为“海港西”(23.2%)。而最常见的漂浮垃圾种类是塑胶製品和发泡胶,包括胶袋、胶樽、饮管及食物包装袋等,占整体垃圾量逾半。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