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港岛南区秘境“扶林飞瀑”

2021-05-08 04:23: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早於新石器时代,香港岛的南区一带已有人定居,大浪湾石刻便是有力证据。明朝开始,黄竹坑、薄扶林及赤柱一带更已有人聚居,一片繁荣。后来由於香港仔港湾有避风之利,成了渔船聚集停泊热点。而相传瀑布湾的瀑布,为英国商船提供了一口水之后,洋人才爱上香港。

  自小在南区华富邨长大的林永和医生说,读中学时放学后,常常与同学结伴来瀑布湾探险,学校旅行又选去海洋公园。香港南区,给他很多美好回忆。\大公报记者 郭恩卓

  南区,香港十八区之一,亦是港岛四区中覆盖最广的一区,总面积达4000公顷,由赤柱、石澳,到黄竹坑、香港仔、薄扶林都列入该区。香港开埠以前,已经有早期原居民和水上人居住南区,直至战后,政府大力开发土地建设,60年代兴建了临海的华富邨,被称为“平民豪宅”。

  背山面海 华富邨如平民豪宅

  “华富邨好似天堂,地灵人杰,有山、有水、有日落,又有很多公共空间”,家庭医生林永和的童年在华富邨度过,也在邨内读书,“以前华富邨是新开发土地,早期比较荒凉,公屋居住空间不大,走廊却很宽阔,是小孩子的遊乐场。以前邻里关係好好,小孩子一起上学、一起玩耍,家家户户都打开门,互相信任、帮助。”他忆述,有时放学后还会和同学到瀑布湾探险、烧烤。

  上世纪70年代,海洋公园开幕,市民都赶着“朝圣”。林永和升读中学后,学校旅行的目的地正是海洋公园。80年代海洋公园增建水上乐园,他放学后会和同学们来戏水,留下很多快乐印记。后来林永和升上大学,便搬到宿舍居住,他的父母亦於1991年搬离华富邨,“当年的同学和邻居,很多都搬走了,但大家感情要好,至今还经常有联繫。”

  大公报记者到华富邨採访,在公园遇上林伯,在华富邨住了30多年的他大讚,“这裏空气很好,居住环境一点也不挤迫,以前一家三口住300呎,但儿子长大结婚后搬出去住,现在只余下我和太太两人住,日子过得很舒服。”华富邨背山面海,他每日下午都会来海边公园散步。林伯还说,华富邨海岸有三个小码头,当年日军侵佔香港时,就是在这裏上岸,现时码头已荒废了,变成摄影发烧友拍日落热点,也是区内居民游水、钓鱼的胜地。“瀑布湾的瀑布,当年英国商船经过,船员登岸喝了一口瀑布水,大讚既清又甜,因此爱上香港”,林伯讲了一个传说。

  三大景点 瀑布神像山鸡蛋仔

  瀑布湾一带有三大景点,吸引市民前来“打卡”。第一个景点就是飞瀑,“黄昏时分和下雨时,总有人走来拍照”,林伯形容,每当大雨时,20米高的瀑布水头充足,站在老远都能听到轰隆的声音。近距离观看,偶然会见到水中彩虹,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图画。不过林伯提醒大家,瀑布附近石滩很湿滑,发生过不少致命意外,遊人必须小心。

  第二个景点是在华富邨附近的“神像山”,共堆放了8000个神像,气势非凡。林伯说,该处的神像“乜都有”,有关公、菩萨、耶稣、印度象神,连招财猫、猪仔钱罂,甚至兵马俑都有,主要是街坊从家裏拿出来的,祈求集众神力量,保护居民。“瀑布湾经常发生淹水意外。当年颱风温黛袭港,山泥倾泻,薄扶林山区死了很多人,尸体冲晒落瀑布湾。”据悉,华富邨原址曾是鸡笼湾坟场,日治时期更是乱葬岗,居民摆放多一点神像,求保平安。

  第三个“打卡”景点是“瀑布湾鸡蛋仔”。这裏位於瀑布湾公园对出的海岸,由“一底又一底”蜂巢般的石头结集而成的石滩,形如街头美食“鸡蛋仔”。每当潮退和日落时,总会吸引很多“龙友”来拍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