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天问“探火”伟业 香港团队贡献巨大

2021-06-25 04:23: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香港在国际科技交流、基础研究领域有独特优势,相信能与香港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等合作。\中新社

  访港航天科学家之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昨日向香港学生讲述探测火星的历程,细说天问一号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的故事。孙泽洲特别提到香港科研团队对火星探测任务的贡献,展现了伟大的职业精神。他形容天问一号点燃了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勉励香港同胞积极参与到国家航天建设中来。\大公报记者 黎慧怡(文)文澔(图)

  孙泽洲昨日在香港大学以《“天问一号”的探“火”之旅》开展演讲,他介绍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探测“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他表示,“不容易的背后更加伟大,我们因使命艰巨而感到光荣”,而成功的背后是中国航天65年的积澱和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研工作者十多年坚守初心、不懈奋斗的结果。

  六成团队成员不足35岁

  孙泽洲表示,天问一号翻开了我国星际探测新的篇章,未来还将通过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环绕和行星际穿越等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实现技术上新突破、科学上新发现,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他透露,天问一号团队中有六成以上为35岁以下青年,主任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37岁。他认为,年轻人已成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同时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也为年轻人提供自我成长的舞台和机会。其中“祝融号”火星车形似蝴蝶的外形结构设计,就是由一名年轻工程师提出的,他说,这个蝴蝶外形方案达至工程与审美两个维度的平衡,最终被选用。

  此外,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对火星探测任务的贡献,理大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启亮,以及理大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主任吴波团队曾参与天问一号火星着陆项目,研发“火星相机”,协助天问一号执行任务时拍摄清晰的图像。

  孙泽洲说,“容启亮教授这三年来也不容易,经常上午在北京开完会,下午就返港继续带领团队投入研究工作。”他还听闻在天问一号着陆前后,吴波教授团队的不少同事住在了实验室,每天休息时间仅四个小时,其间完成了非常有成效的工作,很好地辅助了天问一号顺利在火星着陆。他说,“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加班加点是必须的,香港的科研团队也体现出了对职业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我在此对香港科研团队在项目上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

  孙泽洲在讲座中特别提到,在他访港的这几天,已有香港科技同行咨询如何参与国家星际探索事业。他表示,与理大的合作只是开始,航天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香港在国际科技交流、基础研究领域有独特优势,相信能与香港的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等,通过交流找到更多合作的切入点。

  冀与港学界更多交流合作

  “我特别热切希望香港同胞参与到国家航天事业中来,能为国家航天事业做贡献是非常有意义的。”他寄语港生,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做好知识储备,另外培养好自主学习能力,日后结合实际多历练,一定会有收获。

  被问到人类离登上火星还有多远时?孙泽洲回应指出:“这个不太好说,目前仍未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从火星采样返回,希望未来十年内我们能实现无人火星采样返回,至于人类登陆火星,相信所需跨度比较大,那是上百个级别的跨越,至少要等到15年,甚至20年之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