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立法会昨日通过首读及二读有关打击“起底”行为的《2021年个人资料(私隐)(修订)条例草案》,草案建议将“起底”行为刑事化,并赋权个人资料私隐专员调查及执法权力。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在二读发言时说,“起底”暴力行为在过去几年越来越猖獗,一些无耻之徒试图透过公开他人的个人资料,令别人产生恐惧和不安,令人不敢伸张正义。他举例有人在网上上载家长及小童的照片,扬言要携带麻包袋“接小童放学”,意图威胁和恐吓当事人,社会不能容忍“起底”行为,应尽早立法规管。
曾国卫指出,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私隐公署共处理超过5800宗侵犯个人资料私隐的“起底”个案,341次主动联络18个相关网站、社交平台或讨论区营运商,要求移除6380条涉及“起底”的连接。
现今私隐公署移除“起底”连接的要求,在法律上并不具强制性,以致只有大概七成“起底”在私隐公署要求下被移除。
政府有必要尽早立法监管“起底”行为,以保障市民大众的个人资料私隐和身心安全。
超越社会道德界限 需受制约
关于有人质疑《条例草案》是公权力的无限扩张,曾国卫认为,个人资料被公开,连家人、小朋友也不放过,令他们惶恐度日,小朋友上学都要提心吊胆,认为“起底”的行为已经超越了社会道德界限,需要受到适当的制约。
对于一些海外媒体,借《条例草案》大做文章,大肆炒作,指有科技企业会因条例撤出香港,曾国卫表示,政府已跟相关企业解释修例的目的和内容。
曾国卫再次强调,法例主要针对恶意“起底”的人和讯息,而非针对任何服务提供者。
对于有业界关注“封网”问题,曾国卫表示,根据过去两年经验,当发现有“起底”讯息时,会先要求有关网络平台删除“起底”内容,若有关平台不合作,才考虑联络服务供应商,进一步要求移除部分或整个网站,相关情况甚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