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乒乓……”球场上,运动员一板一板的来来往往,这个白色小圆点牵动着全港市民的情绪……李皓晴、杜凯琹及苏慧音三位“奇兵”打出奇迹,为香港夺得首面奥运乒乓球女团铜牌。
分别经历过三届及两届奥运的李皓晴和杜凯琹, 一直在打,终于收获这枚追逐已久的奖牌。一头粉红头发的苏慧音,奥运初生之犊,在铜牌战打出惊喜,她五岁起已接受训练,每日练波六小时。不同的征奥经历,同样付上奋战的心血,练“乒”千日,靠的是一份“打到底”的坚持。
从网球到桌球 由室外打到室内
乒乓球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欧洲人热爱网球运动,但因为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他们将网球运动搬到室内,以餐桌作为赛场。也有说,1890年几名驻守印度的英国军官,发觉在一张小桌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最初称为“桌面网球”(table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o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
20世纪初,乒乓球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发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总会。从1926年至1939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每年都举行一次。1988年,乒乓球首次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