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理大研制氨动力小巴 料明年面世

2021-08-19 04:23: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黎慧怡报道:政府近年大力推广电动车,惟锂电子电池耗用过后不可回收,而氢燃料电池则因安全风险和难以储存等问题,尚未大规模应用。香港理工大学团队近日研发出首个以氨气作为动力的燃料电池,以更安全的方法将氨转化为氢,可经燃料电池提高能源供给,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提供多个选择。团队目前正研发氨动力小巴,预料最快明年10月面世。

  有“港产电动车之父”之称的理大电机工程系教授郑家伟表示,团队自本年三月起,与英国牛津大学等合作,展开“氨动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香港计划”。团队选取来源更广泛的氨,以铁基催化剂分解制成高纯度氢,并成功开发能源组件的高效转换技术。

  排出物对环境无害

  郑家伟表示,由于氨含有氢元素,可以作为氢的载体,经分解炉反应成氢气和氮气,氨转化率达99.9%,产生动力供给燃料电池,推动电动车行驶,最终只会排出水蒸气和氮气,对环境无害。团队使用氨动力燃料电池装置,成功推动一辆高尔夫球车。

  团队成员之一、理大应用物理学系博士李孟蓉说,氨分解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催化剂,现时团队用到分解氨的催化剂为铁基催化剂,反应温度较高,未来将开发新型催化剂,使氨可在较低温、空速更大的环境中有效转化为氢。

  应用方面,郑家伟说,氨可溶于水,液氨适合储存在电动车中。驾驶里程上,设有一樽储存瓶(22.7kg液氨)的小巴以60公里时速行车,可行驶约110公里,注氨系统类似加油站,注氨过程仅需两分钟,比加氢或给电池充电快很多。他说,现时电动小巴使用的锂电池装置重约1至2吨,而氨动力燃料装置各组件,包括储存罐、分解炉、燃料电池等,总重量仅约150公斤,两者成本相若,比氢动力电池成本更低。

  郑家伟指,该计划获创新及科技基金1000万元资助,团队正研将氨动力应用于电动小巴,有望明年10月完成。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