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四位得奖者小档案

2021-09-13 04:26: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袁国勇 出生地:香港(1956年)

资历

香港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香港大学医学博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香港特区政府防疫专家顾问团成员

研究领域:新发传染病的新型病原体

主要贡献

在发现SARS感染病原体(SARS冠状病毒)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病毒的鉴定是疫情最后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多年来,他带领他的团队发现超过50种新病原体,包括了人类冠状病毒HKU1、蝙蝠类似SARS冠状病毒、蝙蝠冠状病毒HKU2-24和很多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这些病原体都以香港或中国命名。

裴伟士 出生地:斯里兰卡(1949年)

资历

锡兰(现称斯里兰卡)医学院学士;牛津大学病理学博士;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病毒学讲座教授

研究领域:临床和公共卫生病毒学

主要贡献

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003年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为引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此重大发现对该疾病的诊断、病理和控制方面起关键作用。至于对抗动物流感病毒病的工作,裴教授亦贡献良多;他曾代表世卫,调查在沙特阿拉伯爆发的中东呼吸综合症及到中国研究H7N9禽流感。

张杰 出生地:山西太原(1958年)

资历

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领域:物理学

主要贡献

开发利用太瓦到拍瓦镭射束有效生成受控、高强度快电子束方法的先驱。利用这一技术,其研究团队在快电子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高效产生非热电子、用镭射调节电子束能量、实现高定向电子发射,以及创时空分辨世界纪录的电子束成像。

施敏 出生地:南京(1936年)

资历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毫微米元件实验室教授

研究领域:微电子科学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专家

主要贡献

对跨金属/半导体载流子的传输理论和实践,作出基础和开创的贡献,开启了制造近代半导体器件的可扩充套件途径,在接下来的50年中,它们被广泛用于计算、通讯、感测、控制、成像和记忆之晶片电路的制造,对人类生活和文明有巨大贡献。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