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工联会在中秋节前举办两地港人深港互通活动,让跨境家庭线上互动。
跨境家庭长期分隔,很多人出现种种负面情绪,工联会接获不少求助个案。爸爸为了生计留港打拼,无法返回内地;妈妈独力照顾和管教子女,压力很大。由于跨境家庭遭遇相近,工联会分别为深圳妈妈及香港爸爸成立同道人支援小组,互相扶持。
上半年接1.8万人求助
工联会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中山、福建等内地咨询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接获1.8万人次致电求助,跟进个案1.3万宗,除了涉及疫苗接种、消费券申请,还有不少跨境家长求助。
工联会副理事长曾志文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妈妈面对孩子上网课不集中精神,成绩退步,爸爸又不能分担管教责任,让她们变成了另类单亲,情绪起伏大。
至于港人爸爸,每逢节日,尤其中秋团圆的日子,会倍感孤单,特别记挂家人。夫妻除有思念和孤单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因集中讨论子女教育而感情生疏。
曾志文建议夫妻应保持信任,多向对方表达关怀,“呢段日子不容易,只有坦诚交流,才能捱过去。”
上周六,工联会安排了跨境亲子连线活动,工联会九龙东总干事邓家彪、深圳内地咨询服务中心社工联同十多名跨境父子参加。曾志文说,社工引导孩子了解见不到爸爸的原因,“不是爸爸不要你,爸爸仍然挂住你”,孩子透过作文或画图画,向爸爸表达心声。
曾志文表示,深圳中心已为八名内地妈妈组成专门的支援小组,未来同样会为港爸成立小组,安排他们一起做义工,探访及帮助独居长者安装扶手,“多做运动应对疫情,做义工转移负面情绪”。她又建议港爸可跟人合租单位,减轻经济负担。
大公报记者梁淑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