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盒家团圆

2021-09-22 04:26: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追月夜,抓着中秋的尾巴,一家大小品饼赏月。

  五、六十年代,香港物资贫乏,一盒月饼的价钱,并非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小市民买月饼是散买的,店员会用腊纸把月饼包成一筒。由“一筒月饼”、纸盒月饼,再到那个可以放在牀下底、收藏现金首饰的月饼铁罐……月饼包装的变化,反映不同年代社会结构、生活文化的变迁。

  而无论盛载月饼的是纸盒还是铁盒,中秋佳节,中国人希望与家人相聚的传统是不变的,祝愿各位读者“盒”家团圆。\大公报记者 陈乐

  仲秋之中丰收之时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

  中秋节起源有不同的传说。有说是源于古代帝王祭月的礼制,《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再逐步传到民间。晋代,人们开始在中秋这天赏月。直到唐代,便把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

  另有说中秋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农历八月正是农作物相继成熟的季节,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便把八月十五定为节日,八月十五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