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北部都会区发展政府拟发债支持 研究让市民亦可以参与

2021-10-08 04:26:36大公报 作者:龚学鸣、郑文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施政报告提出发展“北部都会区”愿景,开拓房屋和科技发展用地。该份历来占地最大的规划蓝图,横跨20年发展,政府能否加快土地供应、可否承担巨额开发土地成本、如何平衡发展与保育等,成为市民及议员的关注焦点。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出席电台联播及立法会答问大会,回应市民及议员提问时指出,推动“北部都会区”,政府会考虑发行基建债券,并研究让市民亦可以参与;政府亦会大刀阔斧精简法定和行政程序,透过修订城规、收地条例等,多管齐下加速北部都会区建设。

  在立法会答问会上,多名议员关注“北部都会区”发展时间太长。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健形容“北部都会区”是鸿图大计,但令人感觉不太踏实,尤其需时20年发展,希望政府制订分阶段流程时间表,让议会得知工程进度及让社会监督。民建联刘国勳担忧,北部都会区发展或追不上国家“十四五”规划、前海扩区后深圳发展的速度,“有没有办法透过改革城规或一些审批法定程序,令到10年就可以见到都会区的雏形,15年可以成熟运作?”

  精简行政程序增透明度

  林郑月娥表示,过去两三年,政府已经致力精简行政程序,稍后会透过修订法例为发展“拆墙松绑”。她指出,至少有四方面的条例需进一步全面检视,涉及城市规划、填海、路政及收地等条例。政府将于明年上半年展开咨询,希望明年内可以提交修订条例。

  林郑月娥强调,政府已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报告书中,提出改革行政机制及工作流程,大刀阔斧精简法定和行政程序,希望多管齐下令北部都会区的完成日期能够缩短,相信相关举措既可增加工作透明度,也能提升议会监察功能。

  至于成本问题,林郑月娥指“北部都会区”可开拓新的土地价值,“由‘冇发展空间’,变到‘有发展空间’,所以(北部都会区)係制造财富。”她承认政府暂未做成本上的评估,因为连铁路走线也未定好;但宏观而言,无论交椅洲还是北部都会区,“都会係一个会赚钱嘅规划,香港冇嘢值钱得过土地。”

  港深西部铁路拟引入竞争

  议员张华峰问及,政府会否透过金融市场集资,或向市民发行基建债券,满足发展“北部都会区”的资金需求。林郑月娥回应说,“答案是‘会的’”。她指出,任何大型建设都涉及现金流问题,早期要投入,后期可收成。早期投入其中一个最佳方法是集资,而香港希望可发展为债券枢纽,而两个项目一定会用最新的环保要求,符合绿债的要求,强调无论交椅洲人工岛填海或“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不但不会带来公共开支的沉重负担,更可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林郑月娥又提到,“北部都会区”以运输基建先行,社会对此要有长远视野。她特别提到,香港洪水桥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预计会多建两个车站,“今日是没有用途的,开一个流浮山站,但我们一定要走前一点去看这个情况,让日后不会因为没有了交通基建,而令当区居民不欢迎我们建多些楼宇,又不欢迎我们带多一些产业进入。”她认为,港深西部铁路可引入竞争,政府将逐个审批项目,此举旨在提升效率,但毋须“为竞争而竞争”。

  她又说,政府将在区内推动新产业发展,力求实现职住平衡,相信北部都会区比其他新市镇更能创造新的就业,其中15万个职位与创科产业相关。

  特首回答立法会议员有关北部都会区提问

  Q:有没有办法透过改革城规程序或审批法定程序,令到10年就可见到都会区雏形,15年可成熟运作?

  A:十年建设进度计划为滚动式设计并按年更新,确保公众随时知悉未来十载北部都会区内,铁路、科技等大型项目发展情况。政府希望“多管齐下”,令北部都会区的完成日期能够缩短。

  Q:政府在北部都会区将收回私人鱼塘保育,可否通过理性沟通,对新收回的鱼塘,允许原有持份者或地区渔业团体经营一部分,让他们有一条新路,一同转型过渡?

  A:北部都会区提出的保育是积极的保育政策,不是纯粹扼杀渔农业,而是希望让渔农业在新时代下有更好发展,所以需整合一些养鱼或务农地方,让入场的人有更好的操作环境。入场的人如果是从事渔业、农业,我会认真考虑如何从政策上促成这结果。

  Q:如何在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进程,实现职住平衡?

  A:以创新方法兴建可以创造就业的设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带头把一些没有地域限制的写字楼、政府设施等搬进北部都会区;考虑制订政策兴建人才公寓,让在区内上班的人可以在同区居住。

  Q:为建设北部都会区筹集资金,会否用好香港这个享有国际声誉的金融市场?向市民发行基建债券,特别是人民币债券?

  A:无论是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还是北部都会区发展,都会为香港带来财富。无论是机构投资者或零售投资者均欢迎香港政府发债,这应该可给我们很大信心,发展这些项目不会带来沉重的公共开支负担。

  智库倡解“三重枷锁” 地区人士促完善规划

  香港北部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有智库认为,北部都会区要成功发展,必须先解开“三重枷锁”,包括基建不足、持份者利益冲突,以及程序效率低下。地区人士则期望,政府推进发展与时并进,包括掌握深圳的最新发展,并进一步完善边境交通规划。

  北区区议员温和达指出,香港北部有七个跨境陆路口岸,是香港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及联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无论从国家层面、香港发展层面,都会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中心。他认同北部发展要整全规划,西部、中部及东部可以有不同侧重,但边境交通网络应连成一线。

  温和达对于《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只是建议北环綫向东延伸至香园围一带,而未有继续向东延伸至沙头角口岸,感到失望,“沙头角对面的深圳盐田区,2025年就会完成升级改造,香港这里还是禁区,我们的规划是否对接到?”温强调,交通基建是发展的先决条件,期望政府推进发展时完善规划。温和达又关注,现时港深边境仍有不少厌恶性设施,包括殡葬设施、堆填区等,政府须妥善处理。

  跨区交通需求不容忽视

  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指出,大规模开发新界是解决土地房屋短缺的突破口,亦有助香港把握港深协同发展的机遇,但须解决基建不足等“三重枷锁”。

  叶文祺认为,施政报告提出的新铁路规划,能够打通新界北部交通脉络,亦有助驱动深港两地以至大湾区协同发展,但跨区交通需求不容忽视,建议政府尽快研究早在《香港2030+》提出的新南北走廊。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